西门塔尔牛在线四川消息:2017年以来,广元市苍溪县龙王镇将西门塔尔肉牛养殖作为脱贫攻坚和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引导贫困群众联建共养,依靠丰富的植被资源和成熟的养殖技术,大力推广“小群体、大规模”的模式,突破性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积极推进了全镇肉牛养殖规范化建设、规模化发展。
刘兆平一家一直有着养牛的经验,2013年初,刘兆平辞去当了30多年箭口村后,爱人侯爱民提出了养殖肉牛的想法。当天连夜丈量土地、画线,第二天就开始修牛圈。当月,刘兆平就购买了30头西门塔尔牛,其中,良种母牛8头。
近年来,定西崆峒区大力发展西门塔尔牛养殖业,崆峒区峡门乡颉岭村西门塔尔肉牛养殖小区由颉领村常湾社、双沟社、田庄社、转台窑社的4个肉牛养殖小区组成,该养殖小区共修建单列式标准化采光牛舍60栋5400平方米,青贮池60座4320立方米,配套建成看管室60间720平方米。目前,4个养殖小区已投入运营,预计年可出栏肉牛1500头以上,可实现利润160万元,助力养殖户致富增收。
五棵树镇作为我市的西门塔尔牛养殖大镇,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依托本镇实际,以提出的千万头肉牛工程为契机,逐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建设步伐,通过提高秸秆饲料利用率、建立肉牛示范区建设、协调保险和投融资创新等方式,千方百计、多措并举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拓宽了农民的致富途径。
刘金辉是五棵树镇永吉村的西门塔尔肉牛养殖大户,饲养肉牛近30年了,他采用秸秆粉碎搅拌饲料的方式饲养肉牛,不仅减少了养殖成本,也促进了秸秆的离田转化。目前饲养肉牛70多头。据刘大哥介绍,他家种五六垧地,自家秸秆喂牛有时不够用,还要向村里其他农户收点才能秸秆够用。
近日,在思南县亭子坝镇冉司都村的西门塔尔肉牛养殖基地,一头头体型壮硕、皮毛油亮的肉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
据了解,为提高肉牛养殖效益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冉司都村肉牛养殖基地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养殖户联营的合作模式,通过发动村里的养殖能人加入西门塔尔肉牛产业发展队伍,让肉牛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近年来,亭子坝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通过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等方式走规模养殖之路,因地制宜发展生长快、效益高的肉牛养殖,把肉牛产业打造成为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36岁的马春峰是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兴盛村养牛户,他2008年开始养牛,从初的3头发展到现在的210头,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2011年,因牛棚设施老化,在一个雨天,牛棚漏电导致9头牛死亡。“买牛的8万元全是借来的,一下子死了9头牛,我感觉天塌了。”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马春峰几乎失去了养牛的信心。“是村支书杨保明一次次找我谈心,鼓励我,我才慢慢从绝望中走了出来。”
2012年,马春峰贷款20万元,凑够40万元买了60头牛,和另外4名村民一起成立了银川春峰肉牛养殖合作社。“2014年,合作社仅我一个人就卖了260头牛,当年挣了47万元。”说起致富经历,马春峰难掩心中喜悦。如今,在马春峰带动下,合作社成员由当初的5人增加到33人,肉牛养殖规模从110头发展到1000头。
“今年行情不错。”马春峰笑着说,为了肉牛品质,下一步合作社将在饲养方面统一规范。
48岁的西干村村民马小红有着近20年的养殖经验,拥有200头牛的他已然成了村里养牛大户。“我在泾源县还有100头澳大利亚黑牛,在镇上还开了两个肉铺。”马小红说,这些年,养牛让他尝到了甜头,每年收入都不低于60万元。
马小红富了没忘乡亲,他不但教村民养牛,还提供担保帮村民贷款买牛,找他担保贷款的村民已超过100人。
目前,兴泾镇已走出了一条“产出、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养殖产业发展路径。全镇畜禽饲养量近百万头(只),牧业生产总值6248.41万元,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