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寺庙规划设计公司
-
¥88.00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宋代以来,丛林寺院逐渐形成诸宗大体一致的规制格局:寺院主体建筑规划设计一般按“川”字形布列,包括供佛、菩萨护法神像的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大悲坛)、地藏殿、伽蓝殿,安置法宝藏经的藏经楼或毗卢阁,供祖师的祖师殿、影堂、罗汉堂,供讲经说法、集会、坐禅、传戒用的法堂、禅堂、念佛堂、学戒堂,供僧众起居、接待用的方丈、茶堂(方丈接待室)、客堂、斋堂、僧寮、客寮、延寿堂(养老之处),藏舍利、骨灰的佛塔、塔院、海会塔,置钟鼓的钟楼、鼓楼,及放生池、莲池、亭台园林等。明代以来,常见的“伽蓝七堂”的建筑格局,一直沿袭至今,形成集信众礼拜游观场所、僧俗学修道场及园林、佛塔等于一体的具中国特色的综合性佛教设施。藏传佛教的寺院,规模更为宏大,如甘孜的噶陀寺,盛时集僧达十三万人之多。藏传寺庙规划设计中还多设有僧伽教育、印经造像、医疗等机构。
佛寺是神圣且庄严的,从佛法进入中国以来,僧人聚集修行的地方便是寺院。在中国佛寺的建筑中,是寺院建筑的主体。其中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而堂是则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