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订制项目融资报告公司企业投资报告书
-
面议
党的以来,重庆市金融业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总量持续扩大,金融服务提能增效,开放创新亮点纷呈,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2459.8亿元,是2012年的2.6倍,年均增长11.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8%,比2012年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
金融总量持续扩大,综合实力稳中有进
以来,全市金融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和金融改革要求,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股票发行量、证券交易额、保费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长较快,有力助推了实体经济发展。
银行存贷款余额快速增长
2012年,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1.94万亿元;2016年突破3万亿,达3.22万亿元;2020年突破4万亿大关,达4.28万亿元。2021年,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59万亿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0%。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4.43万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长9.9%,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存款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分别为2.22万亿元、1.14万亿元、0.68万亿元和0.39万亿元,分别占人民币存款余额的50.3%、25.7%、15.3%和8.7%。按常住人口计算,2021年全市人均住户存款为69231元,是2012年人均存款的2.1倍,年均增长8.5%。
服务普惠小微能力持续增强
以来,全市货币政策工具不断优化,服务普惠小微能力持续增强,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2021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用贷款57.4万户、1060.4亿元,新发放户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82.8%、83.8%。截至2021年底,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939.1亿元,增长30.7%,比全国增速高3.4个百分点。其中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4.4%、29.3%。2021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向实体经济注入726亿元低成本资金,增长62%,惠及市场主体16.3万户。全国首批权益出资型票据、西部科学城(重庆)设立以来首单双创债务融资工具已落地,支持创新创业和民营小微企业再添新渠道。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宣昌能介绍,2022年,人民银行及时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惠及受困群体和领域,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全年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5.6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3.2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9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余额增速高12.7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652万户,同比增长26.8%。
“当前,随着防控措施优化和经济循环恢复,微观主体的信心将逐渐恢复,活力逐渐释放,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宣昌能表示,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人民银行今年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成本,降低微观主体的债务负担,增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力。
二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向制造业、服务行业民营小微企业的倾斜支持力度,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三是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
四是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