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港区深基坑监测费用,水土保持监测收费标准
-
面议
在监测工作中,监测精度应满以下要求:
1.高程采用水准测量,进行闭合路线或往返观测:按照要求水准每站观测高程中误差为+0.5mm,每月对水准每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中误差均小于+0.2mm。水准附合路线,其附合差为±1.0√Nmm(N为测站数)。
2.基坑围护桩体测斜误差≤0.5mm。
3.平面位移监测误差≤1mm。
4.根据要求水准仪“i”角不大于6秒;所以我们每月对水准仪进行“i”角检测,控制“i”角在6秒内。
基坑监测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监测工作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对有特殊要求的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
基坑监测的内容包括它的支护结构以及施工的一个情况,地下水的一个质量问题,包括周围的一些建筑物,还有周围重要的一些道路,以及基坑底部和周围的土地都需要进行监测,也就是说这些都属于抨击监测的对象。并且,监测完之后要出示相应的监测报表和监测报告,在监测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合理的监测方法。
基坑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手工观测法:利用人工读数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水位尺等,定期对监测点进行观测和记录,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效率低、精度差、易受人为误差影响。
2、自动观测法:利用自动化仪器,如自动水准仪、自动倾角仪、自动压力计等,连续对监测点进行观测和记录,并通过无线传输或有线传输将数据发送到中心站进行处理和分析。这种方法操作方便、、精度高、可实现实时监控和预警。
3、数字图像法:利用数字相机或摄像机拍摄基坑周边的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或轮廓线,计算出图像中的位移或变形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监测,但受光照条件、拍摄角度等因素影响,精度较低。
通常包括四类:
(1)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监测。包括降水、风、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类型与覆盖度、人为扰动活动等。
(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包括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和流失量等。
(3)水土流失危害监测。包括河道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植被及生态环境变化,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监测。包括对实施的水土保持设施和质量、各类防治工程效果、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区域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不同侵蚀类型:(风蚀、水蚀和冻融侵蚀)的面积和强度。
(2)重力侵蚀易发区,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进行典型监测。
(3)典型区水土流失危害监测:1)土地生产力下降; 2)水库、湖泊、河床及输水干渠淤积量; 3)损坏土地数量。
(4)典型区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 1)防治措施数量、质量:包括水土保持工程、生物和耕作等三大措施中各种类型的数量及质量; 2)防治效果:包括蓄水保土、减少河流泥沙、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经济收益和增产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