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瓷器拍卖
-
≥ 1件¥6000000.00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瓷器生产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
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朝正式恢复瓷器烧造,并改名为御窑厂,沿袭明代旧制,采用“官搭民烧”的方式生产。
顺治时期
顺治瓷器造型古朴浑厚,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平整细腻。
此时御窑厂多沿袭明代旧制,瓷器生产逐渐恢复。
康熙时期
康熙瓷器造型古拙、丰满、浑厚硬朗挺拔。
胎土淘炼精细,胎质坚硬细密,釉面硬亮青白。
青花瓷器呈色稳定,色彩鲜艳,被誉为“五彩青花”。
雍正时期
雍正瓷器造型秀气柔和,工艺。
釉面细白莹润,多有桔皮皱纹。
纹饰规范,用笔细致入微,构图严谨。
乾隆时期
乾隆瓷器造型规整,工艺复杂,创新多样。
釉面平整泛青,施釉技术高超。
纹饰题材广泛,既有传统云龙、花鸟等,也有西洋人物、楼房等新颖题材。
嘉庆至清末
嘉庆以后,瓷器造型逐渐稚拙笨重,胎质疏松,釉面不够平整。
但此时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仍有一定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