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蝉字画拍卖价格,字画收购
-
面议
《捣练图》是唐代名画,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理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高水平,被称为“中国传世名画”之一。
作者 张萱(公元713—7 5 5 年),唐代画家, 京兆(陕西省西安)人,开元时曾任史馆画直。“善起草”,对亭台、树木、花鸟、皆穷其妙,尤擅长仕女画。
张大千
(1899.5.10~1983.4.2)
今天(4月2日)是张大千逝世35周年纪念日,张大千不仅是世界的书画家,也是书画界公认的寿星,他活了84岁,在七八十岁的高龄仍然创作出了不少出色的画作。
人们普遍认为,张大千健康,与其一生致力于研究书画艺术有很大的关系,与其科学的饮食和运动之道也是密不可分的。
郑板桥(1693-1765 ),清代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擅画花卉木石,尤长兰竹。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在清代初期我国书画艺坛上,升起一簇闪耀着奇光异彩的艺术,这就是画史上的“扬州八怪”。他们在继承我国古代书画的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文人画,积极倡导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从而了我国绘画崭新的画风,为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而在这些的群星里,为皎皎者应首推郑板桥。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任重庆大学建筑系助教。1943年在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次个展,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
接受“法国文艺高勋位”。他画价的惊人,引起了无数人对他画作的兴趣。但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大众所关心的画价变化,恰恰是吴冠中本人不关心的。在吴先
生眼里,艺术市场受到人际关系、利益包装、经济沉浮等人们无法回避的因素影响。他曾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
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
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此番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目的只有一个:“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他曾这样为青年画家指点迷津:“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解读吴冠中无疑是一种徒劳。画家像是一个喜欢玩捉迷藏的顽童,当所有的艺术评论家拿着绳子要把他捆个结实,却发现难以措手:他总在不断地变、动。因为结论往往产生于终点,而吴冠中的艺术追求却没有终点。吴先生曾经直率地表示,他所做的就是尽大的力量把作品创作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