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艺术涂鸦工作室
-
面议
“涂鸦”,早出自唐朝诗人卢仝的《示添丁》一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来中国文人则以“涂鸦”比喻书画或文字稚劣,以示自谦。
维基百科对涂鸦的解释是,在公共、私有设施或墙壁上的人为和有意图的标记。涂鸦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文字。未经设施拥有者许可的涂鸦一般属违法或犯罪行为。
涂鸦可以追溯到尼安德特人的洞穴壁画,在后来的不同历史时期,各种随手涂抹在特定建筑或物品上的文字、图画、符号等,以及现代旅游景区随处可见的“到此一游”,都被认为是涂鸦。
但事实上,作为街头艺术的涂鸦,早产生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住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送货小子德米特里,随处涂写自己的绰号“Taki183”,这个举动不仅使其登上了1971年的《纽约时报》,也使涂鸦(GRAFFITTI),这个来自希腊文“书写”与意大利文“刮痕”的俚语成了一个艺术名词,街头涂鸦就此开始。
叛逆的街头视觉系无论从视觉的欣赏还是内心的需求,涂鸦艺术都深深满足了现当代的一大部分人,尤其是那些追求新鲜、刺激的年轻人。
把颜色均匀地涂在画面上的各个空白处涂满颜色即可,就可起到画面的明暗彩色效果。整个过程只需30分钟左右,在自然干燥后,可得到一幅绚丽多彩装饰画。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特的艺术魅力,它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填涂,它的魅力在于每个人都可以运用自己特的绘制方法来完成画作,运笔方式的不同使得每幅画都有它特的生命,也就是说每幅画都是的原创艺术品,全面提高儿童艺术细胞培养和智力开发。
涂鸦的行为本身是一种对的反叛,而涂鸦也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借由这样的行为,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行为艺术,能很快地引起社会政治界,媒体,以及主流艺术传统艺术文化界的注意,于是涂鸦的文字逐渐减少,转变成为大型的卡通绘画图像。学院派艺术家也跟进,于是涂鸦人开始出现,类似联盟、社团的团体也纷纷出了,之后涂鸦艺术开始进驻艺术画廊,供人欣赏、收藏、买卖、投资。自此涂鸦文化的性质发生了的转变。
涂鸦者没有传统的包袱,可以以自己的喜好与思想自由创作,直接传达其情绪;受过学校训练的涂鸦艺术家则以美学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现状。
涂鸦者以一种无特殊记号的签名方式,出现制造群众的风格;涂鸦艺术家则以一种除去个人化的风格融入社会中,其作品风格如广告或政治宣言,以标准的印刷字签名。
谈到涂鸦文化,他通常给予人两极化的看法;大多数的人都将它视为一种坏、污损、疯狂、侵犯、恐吓;但也有一些人则认为涂鸦是一种真正的美学性产物,是被压制者或没有发言权者的个性白。例如,卡吉(John Cage)就认为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涂鸦记号;1974年的作家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在他出版的《涂鸦的信仰》一书中,把涂鸦的现象看作是对罪恶的工商文明之种族性的反叛,并将它浪漫的解释为社会自由的无秩序的显示;艺术评论家苏勒·加布立克(Suzi Gablik)则认为那些街头少年被渴求新鲜的艺术市场所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