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销售柳树,垂柳
-
面议
柳树的适于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不论高山、平原、沙丘、极地都有柳树生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旱柳产中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平原。垂柳遍及中国各地,欧洲、亚洲、美洲许多国家有引种。朝鲜垂柳、圆头柳、长柱柳、白皮柳、大白柳、细柱柳、杞柳等多产于中国东北,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爆竹柳原产欧洲,中国东北有引种。白柳产中国新疆,甘肃、青海及西藏等地,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阿富汗,俄罗斯和欧洲也有分布。腺柳产黄河中下游流域及辽宁省南部,朝鲜、日本也有。云南柳产中国云南、广西、贵州和四川。紫柳产中国长江下游流域。大叶柳产中国四川省。棉花柳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有引种。
“杨柳”一词早在成书于先秦时期的我国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出现了,该书《小雅·采薇》篇中便有这样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外,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描写:“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不难看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明显地都是指柳树(确切地说是指垂柳),因为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叶圆、树高、枝挺,是绝无“依依”、“袅袅”之态的。
柳树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可以追溯到古蜀鱼凫王封树定界。鱼凫王以鱼凫故都(今成都市温江区)土地上种植地域广,易成活,易识别,好看且风格的柳树作为鱼凫古城的疆界。古蜀人开始广植柳树,春天伊始,万树吐绿,柳丝摇易,万柳迎春,在温江城区也叫柳城。属落叶大乔木,别名杨柳。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或灌木,绿叶子,细长柳枝,柔软下垂,性喜湿地;树皮组织厚,纵裂,老龄树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果实为蒴果,成熟后2瓣裂,内藏种子多枚,种子上具有一丛绵毛(我们平常说的柳絮)。柳树耐寒,耐涝,耐旱,喜温暖至高温。世界约520余种,中国有250余种,遍及全国各地。柳树易繁殖,栽培方法简单,生命力强,可美化环境,在生活、环保、医药等方面也有用途,是“四旁”绿化树种。在人文方面,柳树因柳和“留”同音,所以古人常以柳赠友,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柳树一直为文人们所爱好,人们留下了大量诗词和文章。
病虫防治
星天牛、光肩星天牛蛀食枝干,大蓑蛾、刺蛾、李叶甲、柳叶甲、蚱蝉等为害枝叶。柳叶甲可在4~6月为害期以敌百虫600倍或辛硫磷1000倍喷杀。还有绿尾大蚕蛾为害叶片,防治同雪柳。
病虫害防治:食叶害虫,有刺蛾、金龟子等,可用阿维菌素或森乐1500~2000倍液,Bt500-800倍液,进行喷雾。
蛀干害虫:主要是天牛,幼虫期千千施毒签,亦可在幼虫期用15%虫线清300倍液进行高压喷雾防治。
经济价值
树皮含鞣质;材质较旱柳差,可作器具和造纸原料;柳絮可填塞椅垫和枕头;枝和须根能除湿。诗中有云: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柳树极易成活。 河柳枝皮的纤维可作纺织及绳索原料;枝条可编织提篮、抬筐、柳条箱及安全帽等。木材色白,韧性大。可作小农具、小器具与烧制木炭用。
柳树材质轻,易切削,干燥后不变形,无特殊气味,可供建筑、坑木、箱板和火柴梗等用材;木材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和人造棉原料;柳木、柳枝是很好的薪炭材;许多种柳条可编筐、箱、帽等;柳叶可作羊、马等的饲料;蜜源植物;为优美的观赏树种。
古往今来,在诗人们的眼中,“柳”是他们所钟爱的意象之一。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诗经》中的“杨柳依依”之句,其意境只有垂柳才可以担当。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种种,“柳”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
咏柳喻人,在这类咏柳诗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当推李商隐的《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全诗八句,纯用白描的手法,全诗不着一个“柳”字,而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的宛若一个多情的倩影。咏柳实则咏人,诗人对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