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定机构
-
面议
圆雕玉人的头部普遍偏大,脸型因人而异,有长脸、圆脸、猴脸等,神情不尽相同。眼睛常见“臣”字眼,但也有单线刻画的橄榄形眼,眼大鼻宽,脸中部凹陷,额头前冲,形成了“凹面,冲额,塌鼻”的特点。而其发式有头顶留短发一周、头发剪齐到颈后、编发成辫再盘于头顶、梳短辫或发髻一条垂于脑后、两个上翘的角状发髻等丰富的样式。
据沈从文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代玉人的衣冠服饰也不少于三四种。头上或戴尖顶帽,或戴平顶冠,或戴筒形高冠,或裹巾子,或以圆箍形冠束发。衣服或长或短,或右衽或对襟,大多腰悬斧式“蔽膝”(围裙)。华丽复杂的衣服,花纹绚丽,领口、襟缘、下缘、袖口及腰带,甚至可能用提花织物做成。妇好墓出土的腰佩宽柄器的跪坐圆雕玉人,高7厘米,发辫盘旋于头顶,戴圆箍形冠以束发,冠前有卷筒状装饰。身着对襟衣,衣领低垂于胸,长袖至腕,衣下缘似及足踝,衣上饰云纹、夔龙纹与蛇纹。腰束菱形纹宽带,腰左侧佩一宽柄器,脚着方鞋。有认为,此件玉人可能是妇好本人的雕像。
古玉形制
玉器的造型,对鉴定与断代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每个时期的造型特征不同,恰如我们现在的手机,基本都是长方形,或许几十年后出现圆形,长方形手机淘汰。时代特征是我们鉴定古玉的重要手段,只有造型符合当时的特点,才有可能是真品。
古玉沁色
沁色一定是顺着晶格扩散,呈过渡,如彩霞般绚烂,仿品颜色浮于表面,常为高压注色产生。区别真伪沁色,对我们鉴定古玉十分重要。真沁色经过盘玩,会发生变化,假的染色,不论怎么盘玩,都是呆板无神的。
清代凤鸟纹
清代工艺美术发展迅速,出现了宫廷用玉和民间用玉。同时随着宫廷画家、文人画家的仿古风尚,玉雕纹饰更加追求工整、纤细,乾隆时期,吉祥图案盛行,凤鸟纹的使用更加广泛,日益发扬光大、深入人心,成了各界人士喜爱的装饰纹样。
1、清代凤鸟纹常与牡丹花结合在一起,构成“风穿牡丹”富贵吉祥的寓意,双翅的纹饰很多,刻纹纤细,布局规整。有人很生动地总结 明清风鸟纹的特征:“首如锦鸡,冠如如意,头似腾云,翅似仙鹤。”
2、凤鸟纹经常出现在装饰玉的圆佩上,纹饰图案化、艺术化。
明代凤鸟纹
1、明代早期无论造型和纹饰都脱离不了元代的风格,简朴而生动,到明中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纹饰布局繁密纤细,盛行于花草组合起来,雕琢双层透雕的吉祥图案,以带跨为多,在玉雕器物中出现了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特点。
2、明代花鸟纹出现在如胸佩饰上有方形,有圆形,有花朵形,但都以浅浮雕雕琢的方法。背面多是橡皮穿孔,这是明代胸前服饰的装饰物。
3、明代工字佩由汉代司南佩演化而来,大多为民间用玉,用来图吉利佩挂的。
4、明代鸟纹阳刻线密集而繁乱,双翅出现方角度,求形不求工,如剪纸贴花一样比较死板缺少立体感。
5、明代仿古玉盛行占传世古玉中50%,伪沁中以火烧玉常见。
6、纹饰布局繁乱(少数纤细),体现在装饰性图案上,多层次透雕形成了花上有花,枝上有枝,所以给人以繁乱感觉。
元代凤鸟纹
元代讲究作品的气韵和粗放性和宋代纤细秀气风格截然不同。
特点:1、眼形有两种,丹凤眼占整个头部一半;另一种眼睛大雁与鱼纹相同在双圈眼旁边出现了一条弯曲的阴刻线直到腮部(腮部,轮廓)。2、刀工:双翅和凤身上大多出现深而宽的阴刻线来表示毛片纹,体现了元代粗犷豪放善用重刀的风格。3、 元代的带饰上常出现春水玉,在大雁的双翼和颈部,腿部多出现重刀好像切断一样,立体效果很强,而且多层次透雕主题纹饰边框圆钻孔不加修饰。
唐代凤鸟纹
唐经济繁荣,所以玉雕中这种凤鸟图案盛行。而且与花卉缠绕。在北齐凤鸟欲飞的写实基础上,到了唐代出现崭新的风貌,精神饱满昂扬,生机勃勃,充满自信的气韵,多在艺术品中表现出来。唐代在画面上体现了各种人物动物飞禽等造型。无一不是在欢快跳跃,翩翩起舞,整个画面给人以生动活泼幸福开朗的情感。
唐与西域交往频繁,所以玉料大量从新疆输入内地,各种白玉制品大量增多,凤鸟纹常以展翅飞翔姿态出现。刀法:明人高濂对唐评价“自唐以下,所制不一,碾法如刻,细如丝法,无隙败矩,工致极矣。”
唐喜欢用短直而纤细阴刻线做装饰,无论是人物衣褶纹还是植物叶脉纹,动物毛片纹,禽鸟的羽翅纹,均善用阴刻线,线条流畅密集加以装饰。造型和纹饰吸收外来影响,出现了新风格。
商代凤鸟纹
据考证,鸟是商的图腾。《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作为商族人图腾的凤鸟纹,兴盛发展起来。商代玉鸟多立成器,有片状玉鸟,也有圆雕的。凤鸟的造型是比较抽象的,眼睛为“臣”字眼另有阴刻圆眼、阳纹圆外两圈阳纹而眼珠去地等眼形。大多闭嘴,瞪目高冠上饰鳍齿纹,卷尾,昂首凝视。凤鸟大多采用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手法进行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