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人物浮雕安装人像浮雕
-
面议
通常是人们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其基本形式。在同一环境里用一组圆雕或浮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叫组雕。
浮雕压缩:即对一个固体空间假设有三条轴; X轴、Y轴和Z轴,其中X轴为垂直轴,Y轴是水平轴,Z轴是纵深轴。在做浮雕时,保持X轴与Y轴不变,而压缩Z轴并将以上的全部压缩在-一个平面上就可以了。如何在保持X、Y、轴不变的情况下,先仔细把稿起好,再在离你远的一点涂上一层积土,再在近的点上涂上三层分的积土,如果你是做的近乎于圆雕浮雕也是如此,只是不要忘了随时缩小Z轴的比例。
浮雕雕刻的工艺性是浮雕创作的重要因素。绘画与工艺的结合,这是当代美术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科学和工艺技术为浮雕创作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技术手段,传统的包括民间的工艺技术经过研究和加工,运用于现代建筑装饰和浮雕,也是大有可为的。七十年代初在日本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也是以“工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为标志,这一世界性的现代设计运动,对于浮雕的发展很有影响。在浮雕的创作过程中,画面结构与形象结构形成了主题精神的内在表现力,从系统与元素的双向作用中影响着审美思想的发挥,这种构成关系越是清晰明确越能产生画面的说服力和完整性。
浮雕是雕刻的一种,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将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
浮雕为图像造型浮突于石料表面(与沉雕正好相反),是半立体型雕刻品。根据图像造型脱石深浅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浅浮雕是单层次雕像,内容比较单一;高浮雕则是多层次造像,内容较为繁复。浮雕的雕刻技艺和表现体裁与圆雕基本相同。古今很多大型纪念性建筑物和府第、民宅都附有此类装饰,其主要作品是壁堵、花窗和龙柱(早期)及柱础等。
在西方雕塑中,很早便出现以青铜或石膏翻模制作雕像的工艺。雕塑家以泥土为初材料,兼用以上两种手法,或雕或塑,制作出泥塑,它们的制作方式都是不同,但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都有紧密的接触。
装饰性作用,对于现代的石雕壁画来说更多的是装饰性的作用,因为石雕壁画制作精美,大多是石雕为主,将各种图案以浮雕、镂雕、线雕、切割等多种工艺通过能工巧匠之手展现在园林景观牌楼上,增加了主体建筑的气势和精美,另外对于当地的景区也增色不少,起到很好的装饰成效。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表现形式。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立地存在。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
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