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公分黄连木种植,楷木
-
面议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5~30米;树干扭曲。树皮暗褐色,呈鳞片状剥落,幼枝灰棕色,具细小皮孔,疏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6对,叶轴具条纹,被微柔毛,叶柄上面平,被微柔毛;小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沿中脉和侧脉被卷曲微柔毛或近无毛,侧脉和细脉两面突起;小叶柄长1-2毫米。
花单性异株,先花后叶,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排列紧密,长6-7厘米,雌花序排列疏松,长15-20厘米,均被微柔毛;花小,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苞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内凹,长约1.5-2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睫毛;雄花:花被片2-4,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大小不等,长1-1.5毫米,边缘具睫毛;雄蕊3-5,花丝极短,长不到0.5毫米,花药长圆形,大,长约2毫米;雌蕊缺;雌花:花被片7-9,大小不等,长0.7-1.5毫米,宽0.5-0.7毫米,外面2-4片远较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外面被柔毛,边缘具睫毛,里面5片卵形或长圆形,外面无毛,边缘具睫毛;不育雄蕊缺;子房球形,无毛,径约0.5毫米,花柱极短,柱头3,厚,肉质,红色。
核果倒卵状球形,略压扁,径约5毫米,成熟时紫红色,干后具纵向细条纹,先端细尖。
生长习性
喜光,幼时稍耐荫;喜温暖,畏严寒;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的沙质、粘质土均能适应,而以在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山地生长好。深根性,主根发达,抗风力强;萌芽力强。生长较慢,寿命可长达300年以上。对二氧化硫、氯化氢和煤烟的抗性较强。
种子贮藏
分干藏和湿藏两种,干藏适合大量贮藏种子,湿藏适宜少量贮藏种子或催芽。干藏:将果实采收后晾干,装入透气良好的袋子内,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备用。湿藏:将阴干的种子按种沙1︰3比例混合后放入层积坑内或堆积于背风向阳地面,用草席或塑料布覆盖,防止失水。在层积坑内垂直预埋几束秸秆,用于通气。河沙湿度以手握成团不滴水为宜。覆沙成馒头状,来年春季种子有1/3露白时即可播种。
食用价值
黄连木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出油率高、油品好的特点。研究结果证明:种子含油率42.26%(种仁含油率56.5%),种子出油率20%~30%,果壳含油量3.28%,是一种不干性油,油色淡黄绿色,带苦涩味,精制后可供使用;鲜叶含芳香油0.12%,可作保健食品添加剂和香熏剂等。所含的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亚麻酸,其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3种脂肪酸的含量之和占脂肪酸总量的95%左右。
其嫩叶有香味,经焖炒加工后可替代茶叶作饮料,清凉爽口,还可腌食作菜蔬。《植物名实图考》云:“黄连木,江西、湖广多有之。大可合抱,高数丈,叶似椿而小,春时新芽微红黄色,人竞采其腌食,曝以为饮,味苦回甘如橄榄,暑天可清热生津。
种植密度
黄连木在育苗的时候采用种子播种的方法,种植密度是每亩用种6-8斤。黄连木成龄苗适合作行道树或景观树,它的树形较大,种植密度不宜过大,行道树的间距在3米以上。
园林用途
黄连木树冠浑圆,枝叶繁茂而秀丽,早春嫩叶呈红色,夏季叶色翠绿,入秋叶色又变成深红或橙黄色。黄连木宜作庭荫树、行道树及观赏风景树,也常作“四旁”绿化及低山区造林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