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汉墨咨询CMA资质认定条件
-
面议
CMA认证关注的19个要素:
管理要求:组织、管理体系、文件控制、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合同评审、申诉和投诉、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技术要素: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抽样和样品处置、结果质量控制、结果报告
下面和信技术从性质、法律依据、适用对象、评审依据、适用范围等几个方面来介绍CMA计量认证和CNAS实验室认可的区别。
1、 性质
CMA是强制性的行政认可。根据《共和国计量法》,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所有向社会出具公证性检测报告的质量检测机构获得“计量认证”,否则构成违法。
CNAS认可则属于机构的自愿行为。
2、法律依据
CMA计量认证的依据法律是《共和国计量法》22条,CNAS实验室认可的法律依据是GB/T 27025(等同采用ISO/IEC17025)。
3、适用对象
CMA主要适用于第三方检测机构。
CNAS适用对象是所有从事实验室活动的组织,包括那些将检测或校准作为检查和产品认证工作一部分的实验室。
4、适用范围
CMA在中国境内有效,面向社会出具公证性检测报告,
CNAS是在国际之间互认的。
5、评审依据
CMA计量认证的评审依据为《实验室认定评审准则》(修改采用ISO/IEC17025),评审补充要求、申请标准等。
CNAS实验室认的评审依据为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同采用ISO/IEC17025)。
6、管理、评审机构
CMA由CNCA(中国认可监督管理会)、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国家CMA计量认证行业评审组进行评审和管理工作。
CNAS由中国合格评定认可会进行评审和管理。
7、评审程序和要求
CMA的评审程序和要求在各地区都有区别,具体情况还需要咨询当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而CNAS的评审和要求在全国以及国际上都是统一的。
8、使用范围及特点
CMA计量认证在通过认定的范围内,可提供公正数据,国内通用,CNAS实验室认可则是国际常用做法,CNAS已与亚太地区实验室认可和国际实验室认可组织签订了互认协议,但不能取代审查认可和认定。
你是否在CNAS/CMA取证过程中碰到过这样的烦恼
不懂政策法规,不知所措
-难以理解法律法规的政策意图
不懂取证流程,无从下手
-对取证流程不了解,不知道该怎么做
取证无人牵头,力所不及
-实验室没有懂得人,取证费心费力
没有团队氛围,孤立无助
-工作只靠个别或少数人,没有团推外援
工作无针对性,举措不当
-工作抓不住,不符合相关要求
无长久合作关系,事倍功半
-对评审机构不了解,工作多走弯路
CNAS认可关注的25个要素:
管理要素:组织、管理体系、文件控制、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检测和校准的分包、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服务客户、投诉、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改进、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记录的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技术要素:总则、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设备、测量溯源性、抽样、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结果报告
选择我们优势:
1.技术团队-您坚强的技术后盾
我们的咨询人性强、涉足多个行业、咨询经验丰富,我们始终坚持的人干的事情理念,确保客户能够提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顺利通过评审,取得资质证书。
2、熟悉流程和标准规范-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时刻关注法规变化,时间掌握政策动态,熟悉国家的标准、规范与业务流程,结合多年的咨询实践经验,确保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
3、项目一对一-提供一站式服务
每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根据,为客户提供从体系咨询、实验室装修、仪器管理、现场评审、监督或扩项审核等全流程服务,和您一起应对困难,解决过程中的所有障碍。
4、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您取证舔砖加瓦
我们长期从事实验室咨询,建立了上下游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即时完成评审,同时确保较高的通过率。
5、完善的售后-为您持续保价
从实验室获得证书之日起,我们还将连续三年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客户体系长期有效运行,为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
如何实现CNAS和CMA体系“二合一”
所谓“二合一”体系,就是既要符合CNAS认可的要求,又要满足CMA认定的要求。
1:熟悉CNAS和CMA的相关文件(包括认可准则、认可规则、认可指南、认可方案等,其中重要的是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认定评审准则》以及相关的应用说明等。)
2:确定实验室的框架。即确定实验室体系是以CNAS实验室认可为主线,还是以CMA认定为主线。
3:编写对照表。根据确定好的实验室框架,把每一条款对应的CNAS实验室认可准则和认定CMA的评审准则找到,列表一一对应,一目了然。
4:填充内容。根据对照表,将每一的内容一一填写完整,原则是涵盖二者的相应要求,如人员这一,CNAS对每一个申请领域可能会有要求,我们就应该把它填充进去。
5:查缺补漏。当所有的资体系文件编写完毕,我们不妨再用条款对应手册,反其道而行之的进行查缺补漏,这样才能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