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膜系统有机溴DBNPA无色透明,活性溴
-
¥20.00
福建某地新材料公司所使用的脱盐水站反渗透系统由A、B、C三组装置构成。以16:8的方式排列,每一套装置中含六芯装膜管24支,膜元件144支,均由日本东丽生产制造。产水量的设计值是137.5m3/h,系统的回收率是80%,RO的脱盐率是98%。该系统是在2014年5月份开始投入使用的,在使用了六个月以后,过滤器滤芯的更换次数逐渐增加。保安过滤器的气压差值不断上升,其差值达到5-6d的时候就更换滤芯。
保安过滤器中往往会产生一层比较厚的黏滑物质,这种物质颜色略黄,摸上去滑腻,气味还比较臭,而且非常容易刮落下来。这种污染物使保安过滤器造成了严重的堵塞。导致了气压差值的升高。而保安过滤器出口的压力一旦小于0.1Mpa,就会导致整个反渗透设备停止运行。
2 关于脱盐水系统中药剂的投放
2.1 絮凝剂
脱盐水系统是通过多个过滤器对地表水进行层层过滤后形成脱盐水,然后再加入到锅炉中的一个过程。脱盐水系统前期拖入运行时,为防止水中的胶体和各种悬浮物的含量过高,在原水处理之前投放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投放质量浓度大概是在2mg/L左右。从2014年11月开始不再进行投放。
2.2 具有氧化特性的杀菌剂
在反渗透过程中,进入其装置的水里一般都含有多种有机物和微生物,水的浓缩度越大,有机物和微生物的含量就越高,导致微生物的繁殖量增大,所以一定要做好微生物污染的防治工作。可以在原水开始处理之前对处理的地方进行氧化性杀菌剂次氯酸钠的投放。加药箱的质量配比分数控制在50%,按照10%计算有效成分,杀菌剂的质量浓度控制在1.5mg/L左右,投放不能间断。
反渗透产水细菌超标的主要原因
反渗透系统包括保安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壳、管路阀门与管接件、和电控系统等设备组成,设备本身(包括膜与膜壳等)不是污染源,不会产生和释放细菌及微生物,且反渗透膜能有效截留细菌与微生物,因此细菌及微生物只能是外界入侵或跟随预处理水进入反渗透系统,因此反渗透系统产水细菌超标,主要原因如下:
1、膜表面浓水侧细菌积聚
原水水质差,预处理效果不好,杀菌效果也不好,本身含有细菌及微生物过多。进水TOC、COD、BOD含量高,膜元件的浓水流道中微生物、细菌浓度过高,会使膜表面浓水侧细菌积聚,会加剧微小泄漏对产水水质的影响。
2、微生物、细菌进入产水侧
膜元件由中心管连接,其中的连接点、O形密封圈处可能存在缝隙,系统启停机(压差瞬间变化较大)时,会有少量的微生物、细菌通过密封不严处由进水侧进入产水侧,并成为污染源持续繁殖,影响产水水质。
3、微生物、细菌带入产水管道
膜元件安装过程中,由于操作出原因将微量微生物、细菌带入产水管道及死角处,成为污染源,在随后的运行中繁殖生长,不断对产水形成污染。
4、细菌及微生物沿产水管路入
管道阀门密封不严,系统停机状态下漏气漏水,尤其是产水侧密封不严,导致空气中的细菌及微生物沿产水管路入侵,形成污染源,随后繁殖生长,影响产水水质。
这时候溴不是由化学键相连接起来的化合物,而是形成分子间具有一定亲和力的部分相互吸引靠拢或以静电引力形成的复合物。利用表面活性剂离子络合上溴,在水中将络合的溴缓慢地释放出来。
注意,这里面的溴可是正价或者零价的
没错,去做做鉴别实验吧,用点可溶性淀粉就知道,正价或者零价的溴会抑制碘和它络合,因此蓝色会慢慢出现,要是溴负,一下子就出现。
溴能稳定多久?
我们监测过俺家溴碘伏的稳定性,放置一年多活性卤素含量没啥变化,总溴总碘也没多大损失。
产品稳定不稳定,看看稀释液就知道,有些产品一稀释就分层,那肯定稳定性也差,来看看俺家溴碘伏的五倍稀释液,放置一年变化也不大,多稳定。
氧化杀菌消毒的溴时代,水霉发病季,用溴碘伏防治溴氯海因,不强却长,溴氯海因,持续有效才是王道让氯羡慕嫉妒恨的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