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丹塞恩厌学原因,高中生内向找心理咨询刘聪文
-
¥300.00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也许有的时候你也感受到父母并没有那么爱你,这种父母是自私虚伪的。所以承认吧,父母没你想象中的爱你,这篇文章为你介绍自私虚伪的父母的特征,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600-家庭教育
承认吧父母没你想象中的爱你!自私虚伪的父母的特征
1、错误的教养方式
型教养方式的父母总是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事情,比如要上哪个兴趣班、大学要选哪个,他们以为自己这样是对孩子好。但是却从来没有问过孩子的意见,孩子只得被迫地接受。
这种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是自私的表现,他们嘴上说着:“我这是为你好。”心里想的却是:“你得听我的。”这是虚伪的表现。
放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的事情从不过问,美其名曰让孩子“自由发展”。但是他们总是忽略掉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日常需要,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说,如果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就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
这样的父母也是自私的,因为他们把孩子生下来就不管了,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他们说这样能让孩子快乐成长,但实际上想的是:“我才懒得管孩子。”显然非常自私虚伪。
2、总拿孩子作比较
有一些家长习惯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尤其是比较的时候会说孩子的长处、优点。这会让人误认为这种父母很喜欢自己的孩子、很爱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而骄傲。
而实际上他们之所以拿孩子的优点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是因为想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类父母是非常自私虚伪的。
比如说几个妈妈在聊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中一个妈妈说:“我家孩子期末考试考了90分。”这个时候自私虚伪的妈妈感到没面子了,就会马上说:“我家孩子考了95分。”
她为的不是说自己的孩子有多,而是单纯地想要在这个时候赢过对方。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赢过对方,可能会扯一个无关紧要的谎言,这就是虚伪和自私。
3、会经常责骂孩子
孩子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特别是小的时候,几乎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父母当作是亲密的、爱自己的人,但是他们总有一天会发现父母并没有那么爱自己。
就比如说父母经常责骂孩子,这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产生一种焦虑,担心“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要我了”。
甚至有的时候父母会无故指责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父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如果揭露他们情绪背后的心理,会发现他们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想在孩子面前发泄,或者想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地位。
这样的父母也是自私虚伪的,因为他们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所以承认吧,父母没你想象中的爱你,我们只有自己爱自己,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以上三点就是自私虚伪的父母的特征,相信你了解这些以后,能更加认识自己、更加爱自己。
一、你是否记得内心的阳光小孩
阳光小孩就是快乐的内心小孩,他也是潜意识的组成部分。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看待世界的观念是正确的。你可以把他看成是一个无忧无虑、积极主动、快乐活泼、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孩子。他从不怀疑自己,喜欢自己本来的样子,不会因为别人怎么样就对世界充满怀疑。
深入探究,内心的阳光小孩其实就是我们在童年时期得到的积极影响和让童年的我们感到快乐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拥有活力和冒险精神,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阳光小孩的自我价值感没有受到损害,所以他眼中看到的是生活积极向上的一面。
如果我们的内心一直被这样的阳光小孩影响,那么我们必然也能积极地看待自己遇到的问题,能处处发现生活的美好,遇到问题时也能积极去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让情绪控制自己,在情绪中痛苦。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阳光小孩。即使是童年过得非常悲惨的人,也会从自己的某些经历中,感受到生活阳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部分健全的性格。比如一个成天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当他一个人来到原野上,尽情玩耍时,他也会感受到快乐,给自己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即使大家都说他是个坏孩子,他内心深处也有善良的一面。
当一个孩子决定去冒险的时候,他会战胜内心的恐惧,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并且在探险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勇气,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当这个孩子长大,如果他依然保留着那份敢于冒险的勇气,那么他就不会害怕生活的不确定性,勇敢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不会觉得手足无措。
再想想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因为从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事情,比如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美与丑,就会对自己的外在形象感到不满意,甚至因为自己长得不够好看而烦恼不已。如果我们用阳光小孩子的心态去看待美与丑,就会发现,无论自己长成什么样子,都认为这是美好的,不会嫌弃自己本来的样子。
由此我们发现,找到内心的阳光小孩,并且用阳光小孩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就会减少很多问题,许多烦恼也就不再是烦恼了。
在本书中,发现内心的阳光小孩就是与内心的旧模式告别,不再用老眼光看待生活,看待一朵花不再只是大自然中的一种植物,而是一个绽放的笑脸。内心有一个坚持到底的目标,用新的模式替代旧模式。这样我们就会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生活,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发现阳光小孩你还可以理解为用新的思路去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假如我们原来做什么事情失败的时候想到的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比不上别人,内心感受到痛苦和无奈。当我们改变旧有的思维模式,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失败,就会从失败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知道自己究竟哪里没有做好,找到问题出现在哪里,让下一次成功的概率变高。
需要注意的是,发现内心的阳光小孩,并不是重新创造自己的思维模式。人们常常认为改变自己就是脱胎换骨,实际上如果你的内心没有积极正确的一面,是很难重获新生的。实际上,我们内心本来就有积极阳光的一面。在童年的经历中,那些快乐的印记都会形成阳光小孩。
也就是说我们的心中本来就住着一个阳光小孩,只是因为阴影小孩的力量太强大了,导致我们总是被阴影小孩影响,忘记阳光小孩的存在,以至于有些人都忘记了阳光小孩的存在。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内心的信念从阴影小孩身上转移到阳光小孩身上,让阳光小孩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用他的信念去影响我们的想法和行动,用他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明白自己其实生而荣耀。
600-心理健康-情绪
二、发现阳光小孩的关键是明确责任
关于寻找阳光小孩,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作者提出的观点是: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时,我们才会主动去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弄清楚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才会主动做出改变,才有可能主动去寻找阳光小孩。
生活中,我们常常以为很多事情都是别人的责任,即使这件事自己参与其中,主要责任也是在别人身上。比如自己前几天上班迟到,是天气和交通这些外在因素导致的;自己昨天和朋友闹矛盾,非常生气,是别人招惹的。我们常常责怪别人却没有去思考这其中自己负有怎样的责任。
忽略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情绪控制按钮交到别人手中。比如有一位男士,在家里倒牛奶的时候,不小心把牛奶弄洒了,妻子因此责怪他一点小事都做不好,他认为妻子这是在否定他的人生价值,认为他是一个没有用的人,立刻对此大发雷霆。他的行为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情绪按钮放在妻子的手中,因为妻子一句话就燃起心中的怒火。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被外界许多事情影响,但是终决定我们的行为和观点的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懂得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就不会这样轻易地爆发情绪,而是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锻炼我们的心智。
在有些事情中,比如改变自己这件事,你承担一定的责任,才有可能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就如一个孩子被同学欺负了,家长告诉他很多解决办法:“你可以告诉老师,也可以勇敢地警告别人或者狠狠地打回去……”
孩子对于家长给出的任何建议都表示自己不接受,自己做不到,他只希望别人主动停止欺负他的行为,对他友好一点。孩子这样做其实就是把让自己不再受欺负这件事的主动权交给别人,让别人对自己负责。
但是你想一个天生就爱调皮捣蛋的同学,怎么会主动停止欺负一个完全不敢反抗的人?孩子的这种期望就是一种几乎不可能达到的奢望。只有自己承担责任,让自己变得强大,别人才不会继续欺负你。
在成人世界中也是一样,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和各种糟糕的状态归咎于别人。当我们遇上堵车时,不能只是责怪糟糕的交通状况,而是去思考,如何解决眼前的困境,这样我们就不会变得愤怒了。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发现内心的阳光小孩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不是本书作者的责任,也不是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忽视了阳光小孩的成长,你几乎忘记了他的存在,这都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导致的。
请你想一想,你的责任是什么,同时你还需要明确哪些不是你自己的责任,把所有的一切都当作是自己的责任,也会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很多人小时候,把照顾家庭,让父母开心当成自己的责任。其实是把父母的责任当成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做法看似非常伟大,实际上会导致家庭角色颠倒,本来需要父母照顾的孩子承担大部分的家务,没有时间玩耍,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小心翼翼讨好父母,掩藏自己内心的需求,导致阳光小孩被遗忘在记忆中,内心好像只剩下受伤的阴影小孩,在痛苦中挣扎。
许多家长们总是习惯于抱怨自己孩子的诸多问题,例如说孩子不爱学习就知道玩游戏,又或者孩子不听话总是和我对着干,再比如孩子性格不开朗不愿意交朋友,等等。孩子有这些问题没错,但这些问题的出现就一定是孩子的错吗?家长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孩子,好的坏的都要接纳,并慢慢帮助孩子改正,这才是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下面我们便来看看,如果家长们不接纳孩子,孩子们可能会变成什么样。
1、价值感缺乏,自我评价低
如果家长们不接纳孩子,时常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的话,孩子们很可能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感,于是对自己的评价极低。这样的心理状态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没价值感,所以孩子就会逃避竞争。而逃避竞争就难以变得,终在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前退缩。
2、心理承受能力差
如果家长不接纳孩子,孩子心中就没有亲情的力量支撑,所以内心十分脆弱,承受能力差。这种脆弱的心理,容易在孩子遇到什么困难时体现出来。原本一件寻常的小事,例如老师的一句责骂,其他孩子听过也就过了。但内心脆弱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受伤,变得心情郁郁。
3、性格变得内向、孤僻
家长长期不接纳孩子,孩子就会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这样孩子就倾向于只依靠自己,从而变得内向、孤僻。内向孤僻的孩子,喜欢把什么情绪都往自己的心里面闷,这样的情绪处理方式,很容易就破坏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了,不被父母接纳的孩子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所以家长们接纳自己的孩子十分重要。对孩子多点耐心,我们每个人不都是从犯错误中走过来的吗?
从小到大,家长就不停地在我们耳边念叨“一定要读好书,不然长大肯定会受挫折的”。在家长看来,挫折和困难就是阻碍孩子成长的一大拦路虎。但是,有教育学家认为,挫折教育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挫折教育是什么意思?它对人们又有哪些好处呢?一文了解一下!
挫折教育是什么意思?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让其达到掌握知识以对抗挫折的目的。许多人认为,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没有一点挫折的话,当一个较大的挫折来临,他就可能会被挫折打击得一蹶不振。
挫折教育有什么好处?
1、激发学生潜能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有一些隐藏在心底里的潜能不被激发。这些潜能只能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可能会激发他们的潜能。比如,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家庭突然出现了变故,父母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学习成绩变好。于是,孩子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奋起读书,结果考上了清华,这便是挫折教育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2、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被肯定,被保护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一些骄傲自满的情绪。这时候,如果他们过于自信,就可能会犯下严重的错误。所以,在学生风头正盛的时候,适当地对其进行挫折教育,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骄傲自满情绪,从而让学生更加真实地去认识自己。
3、认清现实
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没有受过挫折,势必会出现骄傲自满、认不清现实等情况。若想改变这种情况,他们要遭受一些挫折。有时候,挫折教育不止会打击人的自信心,也会将人从梦想中给拉回现实,成为现实中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4、逐步适应现代社会节奏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挑战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如果他们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一旦学生在学校里过得太顺,出了学校后,一旦遇到什么麻烦事,他们就无法自面对,甚至还可能会因此受到的伤害。所以,要适应现代社会节奏,我们就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体会到现实的不容易。
5、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一名品学兼优清华学霸,突然在某一天留下遗书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20岁的宝贵生命。许多人都为他惋惜,这么的学生为什么会想不开?后来,通过了解,这名学生之所以会跳楼,仅仅是因为他在项目答辩上遇到了挫折,遭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这才一时想不开,做出了轻生的决定。实际上,普通人在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多就是难过一阵,很少有人会因为这种事情想不开。
而这名清华学霸,一生过得太顺了,没有经历过一点挫折,所以,当挫折来临时,他的心理无法承受,才做出了轻率的决定。由此看来,通过挫折教育锻炼一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真的非常重要。
总结: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让其达到掌握知识以对抗挫折的目的。挫折教育有5个好处,他们分别是:激发学生潜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认清现实、逐步适应现代社会节奏和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经历过挫折教育,孩子才能变得更加成熟。
“你不需要为他们让你觉得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而负责!”
接下来,你需要找到真正的责任人,把他加入到这个话语中。“我的父亲应该为酒后打我而负责!”
但是将责任归还给父母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是原生家庭的锅,你要看见你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和父母的关系中,你需要为......负责。
3、允许自己有愤怒
允许自己在心里对父母感到愤怒,不要试图压抑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用这样子的方式去表达愤怒与怨恨,找一个沙袋或者枕头拼命的捶打,朝让你生气的人的照片倾吐自己的不满,射箭。找这种虚拟对象去发泄你的情绪。
告诉自己,我有权力生气,生气没有对错,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可以让自己更好的应对。
当你的情绪表达出来了以后,你才能够更平静的去面对你们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
你可以用纸笔去记录你的思考,你们的亲子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你可以妥协的,哪些是你的极限。你可以做出哪些改变,你可以勇敢地向父母去表达你真实的想法,你可以找到合适的方式来疗愈你内心的创伤,你可以把童年的事实与现在你要面对的生活划分清楚。
修复原生家庭的伤痛,重新获得立自主成年人的自信会遇到很多困难,请不要太丧气。如果很难化解,可以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对父母有怨恨,应该怎么办?在尝试理解父母后依然无果,你可以选择不去原谅,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如何化解对父母的怨恨?希望上面的方法能够帮助到你。
父母没本事还嫌弃孩子没本事,穷父母凭什么怪孩子没出息?
,父母没本事,担心自己的受到挑战
虽然有些文化修养比较好的人会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但很多父母与孩子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们觉得自己生了孩子,赋予孩子生命,他们就是孩子一切的主宰,他们永远都在孩子之上。
因此,他们没本事反还嫌弃孩子没本事。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反过来责怪他们没有做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义务等,他们不允许孩子来挑战自己这份高高在上的,不允许孩子破坏自己的感。
第二,父母没本事,于是想激发孩子的成就动机,但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所受文化教育不高,当他们看到孩子和自己一样的没本事时,他们不想孩子和自己一样走老路,想激发孩子的成就动机,但他们又不知道正确教育孩子的教育方式,所以,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孩子争气,让孩子在年轻的时候早点找到人生目标与方向,努力向上。
第三,父母以自我为中心,情感比较淡漠
穷父母怪孩子没出息,可能这种父母是那种以自我为中心,情感比较淡漠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他们可能也只是把他当作一种利用的工具。
这可能是因为在他们的早期经历当中,他们的父母没有给他们提供健全的心理抚养,忽视他们的需求,以致他们长大成为父母后,又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来补偿他们曾经受到的伤害。
他们生孩子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想很多,就是为了养儿防老,或者想要让孩子长大后改善自己不好的生活方式。
当他们发现孩子没出息、没本事之后,他们的希望落空了,就对孩子感到非常的生气,然后他们把所有的怒火都发在孩子身上,因而出现指责孩子没本事的情况。
第四,父母的嫉妒心理
父母嫌弃孩子没本事,可能是他们平常好面子,总是喜欢“与人攀比”,养成了爱对比的习惯。当他们看到或听到别人家的孩子工作很好,工资很高,不但买了车、买了房、娶了妻子,还给自己的父母很多钱养老后,他们心理失去平衡,产生嫉妒,恨自己的孩子没出息。
第五,父母的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