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清宣统年制瓷器款识真品图片
-
面议
1909年,年仅三岁的溥仪被推上皇帝宝座,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末代君主。这个朝代仅仅经历了三年便为新生的民国代替。宣统朝烧造了多少次官窑瓷,数量有多少,目前未经正式统计,仅据清档记载,宣统二年为东陵、西陵烧造过一批祭器,多为白瓷。
在气息奄奄的清朝末年,出现这样的情况,确乎是一种回光返照。宣统民窑器在传世品中出现较少,这并不定是烧造得少,宣统朝距近代仅一步之遥。烧造虽仅三年,但距今时间近,损毁程度不致太高,因而必定有许多器物存世,由于许多瓷器不落款,所以在鉴定中可能被划归光绪或民国。
以“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居多,也有六字篆款。有的书青花款,也有红彩、赭彩、黑彩款。凡青花款均为楷款,双直行六字,字体清秀工整。宣统时期还有部分纪年款器,有的书“宣统二年继世堂”,有的书“宣统庚戌宜春堂”、“宣统己酉宜春堂”(后者为宣统元年、前者为宣统二年),还有一种普通民窑供器,这些都是宣统青花瓷的断代标准器。另外还有一些祭器,有的写明“坤宁宫祭器”字样,显然是的祭器。此外在许多浅绛彩瓷板和器物上,有不少本朝(前朝光绪更多)的纪年落款。
器物纹饰装饰工艺以彩绘为主,内容传统,画工细腻。青花色调明艳青翠。白釉瓷器胎体轻薄,仅用金彩或青花边线或简单碎花装饰。官窑器以“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无圈青花楷书款为主,少有篆书款,字体瘦长,笔法有力,十分工整,青花色泽蓝艳,也有红彩、黑彩款。一些祭器有“坤宁宫祭器”字样。部分民窑瓷器上有纪年款,但数量十分。
清代宣统朝虽仅短短三年,却烧制相当数量,并具有其时代特征的官窑瓷器。瓷器有其特定的时代风格:真品款识书写较为规整,排列有致,笔路圆润而有劲。其青花发色,鲜亮浓艳而不晕散。提及此时期的瓷器器形,《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亦有对宣统时期的造型作以评析。耿宝昌先生概指为:造型与前朝规格一致,仍为传统的形制。只是胎体比以前轻薄,器形亦大比前朝规整。宣统朝虽历时较短,可景德镇御窑依然延续光绪时期传统瓷器的烧造风貌并有所进步,所烧制的御瓷颇为精良,宣统御器工艺,形制端正,胎釉纯净,彩饰工整。
宣统瓷器收藏作为理财手段,具体由专 业人士操作,在操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尚且难免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供需要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回报预期无法兑现,更何况不具有专 业鉴赏知识,对市场操作认识肤浅的爱好者,参与买卖宣统瓷器操作失误的风险就尤其明显了套利的风险。客观地讲,古玩市场毕竟是一个不健全、有待完善的交易市场。买与卖者之间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地交易较大程度上都要看参与者对市场的参与和认知程度。
宣德仿哥窑釉色通常呈现淡黄 色、灰白色(月白色),釉面略带油腻感,釉表虽有同于白釉的桔皮皱纹,但与宋代哥窑釉面特 有的酥油光皱绝非相同。胎质疏松,色灰黄,没有\"紫口铁\"特征,口沿不呈现\"紫口\"现象,底呈酱紫色,不过不是胎体本 色所致,而是涂抹了一层酱紫铀。多数器物开片只能呈现一种颜色的片纹,也有些器物呈现金丝铁线,颜色通常黑中闪红,铁线较多,金丝较少,纹路僵直,纹片大小分布不均匀,纹路微微闪黑或者闪黄,颜色浅淡。气泡特征具有宣德时期瓷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