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污泥处理
-
面议
危险废弃物焚烧装置工程设计应当按照如下步骤开始工作
一、业主委托设计所需要的条件
1、需要处置危险废弃物的处置规模:年处理能力、成分组成、物理形态、热值;需要处理的废弃物的输送方式和废弃物的化学性质和爆炸极限;处理装置焚烧线定位类别、防爆等级以及处理焚烧处理要求达到的排放标准;
2、公用工程条件包括:电压等级、事故电源、控制电源、工艺水、循环水、软化水、压缩空气、氮气等;
3、辅助燃料以及主要技术指标;
4、排水条件;
5、危险废弃物焚烧线布置在预留的场地平面布置图;
6、烟气排放所执行的标准,包括地方标准及环评批复的要求。
二、工艺及工艺包设计
1、根据废物的特性、处置能力,进行焚烧系统的热工计算;物料平衡及热平衡计算,确定各主要工艺设备规格的选型计算;根据废物的种类划分储存区域、确定其进料方式。划分功能区域如:办公控制区、废物暂存区、废物预处理及配伍、焚烧处置区、事故水池、初级雨水收集、消防及生产水池、供配电、污水处理、车辆清洗及停放区、消防通道、绿化等。人流及物流出入口设置、门卫及地磅房设置,完成总平面布置。
完善危险废物监管体制机制
严格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加大涉危险废物企业规范化管理监督检查力度,每季度分批对辖区内企业进行规范化监督检查,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急预案、经营许可证、识别标志设置等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贮存、利用、处置等标准规范,不断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固体废物信息平台管理,实现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在线申报、管理计划在线备案、转移联单在线运行,利用处置情况在线报告和全过程在线监控。加快推进市级危险废物智能化环境监管平台建设,指导推动全市年产生危险废物3吨及以上企业(不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实现对危险废物全过程跟踪管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参与)
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控
推动源头减量化。强化工艺技术支撑,支持研发、推广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降低危害性。加快推进企业绿色制造,在汽车制造、化工、建材等产废行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创建,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典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市生态环境局等参与)
对涉危险废物企业分类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指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害或低毒低害的清洁能源和原料,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工业技术,推进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2022年底前,所有年产生危险废物量100吨以上的企业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等参与)
强化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贮存等过程监管
推进收集贮存转运化。加快推进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试点建设,按照“服务为主、就近解决”的原则,围绕年产生危险废物不超过3吨的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产废总量小的单位,开展危险废物收集转运服务,解决产废量小的单位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处置成本高、转运难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转移运输规范化和便捷化。危险废物运输单位须获得行政审批职能部门颁发的危险货物运输资质,运输车辆须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落实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和环境风险可控程度等,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并实行动态调整,进一步简化跨省转移审批程序。(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行政审批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危险废物环境执法,将危险废物纳入日常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体系,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重要内容,通过“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执法”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执法监管,提级查办实名投诉举报案件。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将企业违法信息记入信用记录管理,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河北保定市)。(市司法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调联动。积极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有序衔接,完善行政处罚信息录入、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双向衔接工作机制。对重大案件,区域案件组织开展司法执法联动,实施专项监督,加大综合惩处力度。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对环境污染损害案件开展公益诉讼。(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提升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基础保障能力
优化调整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能力。在全市危险废物基础状况详查基础上,全面客观评估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处置能力匹配情况及设施运行情况,科学研判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短板,以产生、处置量总体匹配为目标,积极推动处置单位技改提升,提档升级,提高废物利用率和安全处置水平,补齐区域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短板。(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和改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强化医疗废物管理责任,落实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交接、运送标准规范;严格台账联单管理,规范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促进规范处置。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建设,每个乡(镇)建立1个(较大的建2个)医疗废物周转站。2022年6月底前,实现医疗废物收集体系覆盖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市卫生健康、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强化危险废物应急管控。将涉危险废物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纳入应急响应体系,督促指导危险废物相关企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防范措施和应急响应预案,加强危险废物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保障危险废物应急处置。(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应急管理局、市卫生健康等参与)
企业制定“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包括:(一)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和技术规范,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应当包括有效防止泄漏物质、消防水、污染雨水等扩散至外环境的收集、导流、拦截、降污等措施。(二)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及时发现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对于发现后能够立即治理的环境安全隐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对于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治理,可能产生较大环境危害的环境安全隐患,应当制定隐患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现场应急预案,及时消除隐患。(三)储备必要的装备和物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储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装备和物资,并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哪些危险废物可资源化利用?
某些废物虽被界定为危险废物,但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例如,含贵金属的电镀污泥、废弃的印刷电路板、废矿物油、废有机溶剂、废催化剂、废铅酸电池等等。
这些危险废物在经过熔炼或提纯等工艺,可将提取其中的有价资源。例如,含贵金属的电镀污泥经过脱水、浓缩、熔炼、提纯等工序后,提炼其中的金属;废弃的印刷电路板经过高温冶炼、电解、精炼等工序,可得到金、银、钯、铂、等贵金属;废矿物油和废有机溶剂经过蒸馏和萃取等手段处理后,再利用;不同的废催化剂可经过不同的工艺复活;废铅酸电池可回收再利用其中的铅等等。
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需从技术可行、毒物去除、成本降低、产品合格四个方面考虑:
(1)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是可行的;
(2)资源化利用效果比较好,有较强的生命力;
(3)资源化利用所处理的危险废物应尽可能在排放源附近处理利用,以节省危险废物在存储运输等方面的投资;
(4)资源化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相应产品的质量标准,因而具有与之竞争的能力。
3.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应该确保其安全性,包括环境安全和人体安全。利用后,不得有危险成分进入环境或生物链的风险。
其次要考虑目前的工艺技术成熟程度,应该有相应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利用危险废物生产的原材料或者燃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的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并报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自建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设计施工,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规定,对已建设施加强环境管理,强化日常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4.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有哪些?
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包括直接利用和回收再利用(reuse和recycle)。
直接利用是指将废物作为原生产过程中的某些原料的替代物,或用于其他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替代物。如,铬渣与原矿以一定的配比再次进入生产线熔炼、废包装桶不改变用途循环使用等等。
回收再利用是利用一定的回收技术提取废物中有价值的材料。如,从废弃的印刷电路板提取有价金属、废有机溶剂的提纯、废催化剂的复活等等。
危险废物的属性决定其具有较大的危害性,若处理不当,轻则破坏生态环境,重则引发安全事故。目前,有些地方对危险废物管理的严峻形势认识不够,特别是部分企业对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超期贮存、违规处置、违法倾倒等现象屡禁不止,破坏生态环境甚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比如,2019年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大爆炸事故就因长期违法贮存的硝化废料因持续积热升温导致自燃,燃烧引发硝化废料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对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危险废物监管仍是短板弱项,需要发力,久久为功,打通政策落地的“后一公里”。
一是坚持源头施治,加快推广应用新技术。建议各地积极推行危险废物物联网智慧监管举措,对危险废物实行全过程、无缝隙监管,做到依法治废、治废。比如,山东省济宁市针对危险废物产、存、运、处等环节,创新推行物联网智慧监管举措。制定了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导则,对全市产废企业产废料口、危废库口、厂区门口实施视频监控全覆盖,要求视频回溯至少1个月。同时,开发了危险废物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了对危险废物的实时采集、真实监督、管理。
二是搞好培训指导,提升企业危废管理水平。推行危险废物物联网智慧监管性强,企业特别是一些技术人才匮乏的中小企业难以胜任。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指导,搞好培训,也可引入“环保管家”,由第三方机构帮助企业进行系统、规范制定相关制度、方案,确保有序推行、科学实施。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强化震慑警示作用。推行危险废物物联网智慧监管的同时,也要对企业加强宣传教育,对恶意逃避监管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并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形成强力震慑,为推动危险废物物联网智慧监管工作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