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货(包括外协件)检验
采购物资进公司后,仓管员要求供方并按位置放置,清点品名、规格、数量、制造单位等。
仓库通知检验员。检验员到现场对实物进行取样或检验,并按检验作业书进行理化性能检验或试验,将结果反馈给采购员并由其填写《进货验证记录》。
必要时可进行材料的试验分析,由检验员报部门负责人同意后,进行抽检分析。
检验合格的物资粘贴合格标志,通知仓管员办理入库手续。
当合同规定在供方货源处进行验证时,相关部门提前沟通好,安排检验员到货源地,按正常检验流程进行验证。
紧急放行
a) 当生产急需但来不及验证情况下,由生产部填写《紧急放行申请单》,经品质部审核,主管生产批准后,交品质部实行紧急放行。
b) 仓库保管员根据批准的《紧急放行申请单》,按规定数量留取同批样品送检,其余由检验员在领料单上“紧急放行”后放行;车间在其后生产的产品上也应“紧急放行”。
c) 在放行的同时,检验人员应继续完成该批产品的检验,作出检验结论后通知生产部,产品合格由生产部撤离性标识。如不合格时,则由生产部从现场追回产品,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对已制成的半成品或产品应进行全检,要在检验记录上所用物料的情况。
d)如生产部门使用了紧急放行的物料,成品检验员确保使用了紧急放行物料的产品入库前,紧急放行物料的检验报告已发出并符合规定的要求。
校准/验证记录
对所有量具、测量和使用装置,由品质部按《记录控制程序》保持记录:
a) 按工程更改进行的修改(如适用)。
b) 当接受校准时,任何偏离规范的读数。
c) 在校准后,符合规范的说明。
d) 如果可疑材料或产品可能已被发运,通知顾客的记录。
对应到各相关部门,主要是以下方面:
表1 各部门应提供的数据
序号 项 目 频次 数据提供部门
1 顾客满意度(含交付合格率、及时率、顾客干扰、顾客通知、退货等) 年 业务部
2 产品的符合性(合格率) 月 品质部
3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及有效性(内审输出) 年 品质部
4 方针、目标策划的有效性(质量目标统计) 年 管代
5 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年 管代
6 外部供方绩效(合格率、及时率、*额运费) 月 业务部
7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管评输出) 年 管代
8 顾客记分卡 年 业务部
9 年度培训计划 年 总务部
10 不良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月 财务务
11 设备维护绩效 月 工模部
12 设计与开发计划达成率 月 生产部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
操作者应正确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必要时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校准和调整或再调整。
操作者如发现测量装置无编号、无合格标识、*周期和有故障等问题时,应及时向品质部报告,并由联系品质部进行处理。
操作者定期对测量装置进行维护和保养,并防止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当岗位人员发生变动时,要及时到品质部办理测量装置移交手续。
对闲置测量装置,由品质部从现场收回或进行封存,需要时再重新启用。
对报废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由品质部提出《监视测量设备报废申请单》,经品质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报废,由品质部负责组织对报废装置进行标识或撤离使用现场。
制造过程审核准则是:
a) 顾客的过程审核条例,安全件/法定法规件审核条例;
b) 生产控制计划及PFMEA。
c)《过程审核管理规范》。
公司为供应商绩效评价过程准则,以便确保外部提供的产品、过程和服务符合内部和外部顾客要求。
至少应监视以下供应商绩效指标:
a)已交付产品的符合性;
b)在接收工厂对顾客造成的干扰,包括整车候检和停止出货;
c)交付排程的绩效;
d)*额运费发生次数。
如顾客有所规定,组织应视情况在其供方绩效监视中包括:
e)与质量或交付有关的状态顾客通知;
f)经销商退货、保修、现场措施以及召回。
公司供应商管理方法中应包括一个第二方审核过程。第二方审核可以用于:
a)供应商风险评估
b)供应商监视
c)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
d)产品审核
e)过程审核
基于风险分析,包括产品安全/法规要求、供应商绩效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水平,组织至少应对第二方审核的需求、类型、频率和范围的确定准则形成文件。
公司保留第二方审核报告的记录。
如果第二方审核的范围是评估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则方法应与汽车过程方法相符。
体系评审阶段:
(一)成立「内部品质管理体系审核小组」:
各种文件完成,且经实施修改后,由顾问师引导贵公司成立「内部品质管理体系审核小组」,**实施内部审核。审核时发现属于主管、能解决的问题,于审核后开会讨论以达成共识,并设定改进时间表,跟踪改进。
属于和线基层主管、、操作员沟通的问题,至现场,并跟踪改进。
(二)于贵公司实施内部审核同时,由顾问师实施仿真认证方式的外部审核,其目的有二:
1.顾问师扮演较客观的角色,审核并认证品质管理体系的串联性及实施的落实性。
2.藉由顾问师的审核方式,由贵公司「内部品质管理体系审核小组」全程陪同,培训小组成员审核技巧。
(三)内审完成后,应由管理代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暨成果发表会,根据管理评审输入及输出要求,评审体系的适宜性 、充分性和有效性,总结体系推行的成败。
(四)对于体系运作过程的问题、内审所发现的问题及管理评审所提出的建议,逐一确认问题是否均获得解决并完成纠正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