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除跳蚤公司有诚信
-
¥400.00
综合防治要求因地因时制宜。由于中国各地的生物地理环境不同,害虫发生时期和危害频率不同,管理技术不同,各地选择的主要内容是不一致的。综合防治措施的选择大致有以下四个原则:
1.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其他措施
主要着眼点是如何合理使用农药,通过若干辅助措施,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和使用面积,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1)利用光或其他引诱手段,将害虫集中在较小的面积内,进行施药防治,以减少施药面积。
(2)把化学农药用在害虫为害的关键时期和害虫发生的高峰期,其他非关键时期以及大量发生的前峰和后峰则采取其他措施抑制。同时有几种害虫发生时,用其他措施可以防治的虫类,尽可能不用化学农药把化学农药的使用限制在关键时期的主要防治对象
(3)根据某些害虫开始发生在点片的特点,采用点片施药,把害虫消灭在扩散之前,做到有的放矢地把农药用在要害地区。
(4)采用混用方式,某些化学农药可以一些植物性杀虫剂合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某种化学杀虫剂有抗性的虫类,混用后可增加杀虫效力。化学农药与微生物制剂合用,可降低害虫耐药性或抗病力,也可同时兼治其他害虫。这些措施都可以达到减少施药量的目的。
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早在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人曾提到用燃烧的硫磺可以做熏蒸剂用。在中国,《诗经》上已有“穹窒熏鼠”的记载,到16世纪,中国已经开始用砷化合物作为杀虫剂来防治害虫。到19世纪,人类开始大量地使用无机化合物来控制危害作物的有害生物。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化学和化工技术的发展,DDT、六六六等一些有机合成农药陆续问世。随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等杀虫药剂的大量问世和使用,为控制农业病虫害以及病媒生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洒并测实
随着杀虫药剂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许多没有想到的副作用,如人畜中毒、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害虫再猖獗以及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等。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药剂是使其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杀虫药剂是农药中的一类,用于控制农、林业害虫及病媒昆虫的化合物或生物。自从《寂静的春天》出版以来,从环境友善出发的农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传统的化学农药正在不断地向环境友善方向发展
随着农药对环境日益严重的影响,部门对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同时也激励了农药工作者开发研制对环境友善的农药,发展对环境友善的施药技术。农药的使用剂量由代无机农药的十几公斤、几十公斤/公顷到目前的几克、几十克/公顷,说明农药在向化发展,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一直在降低,由过去的无选择性到目前的强选择性,有些药剂对高等动物基本,有些新型药剂对天敌有保护作用。
在农药的使用技术方面的成绩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剂型的出现,过去常见的剂型主要有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等,近年来一些新的剂型如悬浮剂、干悬浮剂、热雾剂、冷雾剂、微胶囊剂等的出现都大大降低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减少了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操作人员的毒性。二是施药器械和技术的改进,如配合热雾剂和冷雾剂的施药器械、静电喷雾等
2.农药的基础研究正在深入个
近年来对农药的基础研究逐渐引起了有关科学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对有害生物体内新靶标,以及增效剂靶标的研究与利用近年来对杀虫药剂靶标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如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乙酰胆碱酯酶、乙酰胆碱受体、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等都得到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生物(源)农药的开发与利用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生物农药由于对环境的安全系数较高,备受人们的重视,许多科技工作者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改良与筛选、剂型与使用技术的改进、菌种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等方面。从植物当中发现新的农药模板,人工仿照合成或改造后合成也是开发环境友好型农药的途径之一。杀虫药剂对靶标生物的毒力通常是在实验室内用标准的试虫实验得出的。在严格的条件控制下,测定一个杀虫药剂对试虫的毒力大小的过程,称为生物测定。也可以通过生物测定来比较不同药剂对同一受试生物的毒力大小,或者不同生物或种群(品系)对同一药剂品种的敏感度的高低。生物测定结果可以用于害虫防治时的参考,但是不能把实验室的生物测定数据直接用于害虫防治。常用的杀虫药剂毒力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致死中量(LD0)
在一定的观察时间内,受试生物死亡一半需要的杀虫药剂量。单位为g/g、g/头等。
2.致死中浓度(LC0)
在一定的观察时间内,受试生物死亡一半需要的杀虫药剂浓度。单位为mg/L、g/m2等。
粒剂是由原药、载体和其他辅助剂制成的粒状固体制剂。粒剂的制备方法有3种
捏合法是在有效成分里加入稀释剂(滑石粉、黏土、膨润土等)、黏结助剂(聚乙烯醇、淀粉)、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和增塑剂,均匀混合,粉碎后加水捏合,并过一定筛目挤出造粒。此法适用于不易水解、对热稳定的农药。
甲吸附法是把液体有效成分均匀喷洒并吸附在膨润土、蛭石等天然载体上经粉碎,筛分而成
包衣法是把液体有效成分均匀喷洒在非吸油性粒状载体如硅砂、碳酸钙和黏土上,然后用包衣剂如聚乙烯醇、液蜡等覆盖在药膜外面以固着药剂。
根据载体性质可以将粒剂分成解体性粒剂和非解体性粒剂,前者遇水分散,后者遇水不分散。
(1)易
有机磷类杀虫剂虽然毒性偏高,易造成人、畜的急性中毒,但已有药物,如解磷定或缓解症状的药物如阿托品等,可及时治疗意外中毒。
(2)抗性产生较慢
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使用已有数十年之久,虽然药效比当初有所降低,但相对来说害虫抗药性发展较缓慢,而且不同品种之间的交互抗性还不十分明显,目前仍在大量使用。
(3)绝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与碱性物质混配时要慎重
目前中国注册登记并广泛使用的有机磷杀虫品种主要有:甲基对硫磷、乙酰甲胺磷、水胺硫磷、乐果、氧乐果、敌敌畏、马拉硫磷、辛硫磷、久效磷、甲拌磷、毒死蜱、三唑磷、甲基异柳磷、敌百虫、杀扑磷、丙溴磷等。
有机磷类杀虫剂是一类神经毒剂,其基本毒杀机制为有机磷与害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酯化胆碱酯酶,抑制害虫体内神经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致使体内乙酰胆碱大量堆积,而乙酰胆碱是胆碱能神经的化学传导介质,从而使神经和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直至死亡。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继有机氯、有机磷之后出现的又一类重要杀虫药剂,具有作用迅速、选择性高、易分解、残留毒性小等优点,使用广泛。这类杀虫剂在杀虫效果和毒杀机制方面有很多特点:
(1)击倒快,残效期短,选择性强,杀虫范围不如有机磷类药剂那这类杀虫剂对人、畜的毒性一般较有机磷类杀虫剂低,无体内积蓄,有的品种对有机氯及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抗性的虫也有效。但对螨类和介壳虫无效,对天敌安全。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常用种类很多,如残杀威,主要为触杀剂,并具胃毒和熏蒸作用。混灭威的作用似残杀威,但无熏蒸作用。
(1)一般对高等动物急性毒性低,杀虫谱比较广
大多数品种对高等动物毒性低,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中易降解,基本上没有慢性中毒现象,对鱼的毒性也较低,但对蜜蜂的毒性较高。
(2)毒性与其分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子结构不同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生物活性和防治对象有很大差别。
(3)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有增效作用的增效剂,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也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如芝麻素、芝麻油氧化胡椒基丁醚等能够抑制害虫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代谢酶的能力。增效的程度跟化合物和防治对象有密切的关系。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与有机磷类杀虫剂大体相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使其发生氨基甲酰化,从而阻碍其分解乙酰胆碱的功能。对人和动物的毒性一般比有机磷低。
经科学家研究证明,某些中剑水蚤可作为有前途的蚊虫防治生物,中剑水蚤广泛分布于淡水域中,体积小,游动快,繁殖力强,繁殖周期短,吞食蚊虫,适于各种或轻度污染的水质,容易大规模生产,能够长期防治蚊类幼虫。面装
捕食性天敌昆虫是较为常见的天敌,在其幼虫和成虫阶段都是肉食性的,能够立生活,在自然界中抑制害虫的作用十分显著。常见的有瓢虫、食蚜蝇、草蛉、捕食螨、食虫虻、螳螂、胡蜂、步甲、猎蝽、蜘蛛等。
另外,大规模的野外试验证明,大量释放某种水螅能够有效防治蚊和蠓类幼虫的野外种群。涡虫是一种能自由生活的淡水无脊椎动物,具有大量歼灭蚊类和类幼虫的能力,且涡虫能大量生产,又能简易储藏,能够杀灭各龄期的类幼虫;多种禽类、兽类(如穿山甲等)都是白蚁的捕食性天敌,某些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和蝙蝠等在白蚁离巢群飞的季节中能大量捕食白蚁长翅成虫和其他品级的白蚁,这些天敌能够有效消灭白蚁的繁殖成虫和降低虫口密度,从而抑制白蚁新群体的建立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