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PST-641UX国电南自变压器差动保护微机保护装置
-
¥20000.00
测控信息
在菜单“事件录波/遥信记录”菜单 中,可以查看到相应遥信变位记录。在菜单“事件录波/操作记录”
中,记录了主站遥控操作、修改定值和投退软压板的所有记录。
以上记录均无法删除。
1.7.3 自动化系统接入
装置提供单以太网或双以太网通信方式接入各种自动化系统。
通过装置外部配件——远方/就地切换把手,可改变装置开关量输入端子 X2:3 的二进制状态。相
应地,装置分别进入“远方”(高电平)和“就地”(零电平)两种运行模式。装置运行于“远方”模式下,
主站系统通过装置可遥控断路器、投退装置软压板及修改定值。此时这些功能的装置侧当地操作均被
闭锁。装置运行于“就地”模式下,通过装置键盘可就地投退软压板及修改定值。远方/就地切换把手同
时接通断路器就地操作电源,实现装置侧断路器分合操作。此时主站相应功能的下行命令将被闭锁。
1.7.4 通信与规约
a)通信方式
装置标准配置具有 2 个与自动化系统通信的 100BASE-T 标准以太网接口,装置可接入单网系统
或双网系统运行。单以太网运行默认采用 A 网口接入,双以太网运行则 A、B 网口同时接入。在菜单“\
运行设置\HMI 设置”下设置相应通信端口地址。通信介质建议均采用以太网用屏蔽双绞五类线 STP5。
当装置以太网通信接入自动化系统时,多台装置依靠接入集线器(HUB)相对集中,与自动化系
统主站连接。如果不是采用交换式集线器,接入的装置数量好不要超过该集线器可接入数量的 2/3,
以装置上送信息的实时性。
三相电压和大于 8V,小线电压小于 16V;
3) 三相电压和大于 8V,大线电压与小线电压差大于 16V,判为两相或单相 TV 断线。
当运行参数控制字“KG1.5=1”选择角型接线时,对应母线 PT 采取 V-V 接线方式,断线判据如下:
1) 负序电压大于 8V;
2) 一相或两相线电压小于有压值 70V;
3) 三相线电压均小于有压值 70V,某相电流大于 0.04IN。
上述两种 TV 接线方式中,满足断线判据任一条件 9s 后,装置发“TV 断线”信息并点亮告警灯。
装置在检测到 TV 断线后,可根据控制字 KG1.13 选择,或者退出带电压元件的各段保护,或者电
压元件。TV 断线检测功能可以通过“KG1.14”控制字投退。
2.8 跳闸逻辑矩阵
本装置默认配置为:“X3:3-4”对应跳本侧开关,“X3:3-4”对应合本侧开关,“3:5-6”为遥控跳闸,“X3:5-7”
为遥控合闸,“X3:8-9/10”为闭锁调压,“X3:11-12”为启动通风,“X3:13-14”为手跳开出,“X6:1-2”(出口 8)
为跳对侧开关,“X6:3-4” (出口 9)为备用接点,“X6:5-6” (出口 10)为备用接点,“X6:7-8” (出口 11)
为备用接点,“X6:9-10” ,“X6:11-12”(出口 12)为一个继电器的两付接点对应跳母联开关,“X6:13-14” ,
“X6:15-16”(出口 13)为一个继电器的两付接点对应为本侧复压开出
过电流保护
过流Ⅰ段(即速断保护)按躲过电动机起动电流整定,其整定范围为(4~12)Ie。速断保护在电动机起
动过程中采用高定值,起动完毕以后自动转为低定值,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躲过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又
可以电动机正常起动后提供防备严重的过负荷造成的堵转保护。
动作时间可整定,对于用断路器控制的电动机整定时间一般较短,而用接触器控制的电动机整定时间
一般较长,可选择整定为 0.3 秒。
过流Ⅱ段在电动机起动时自动退出,起动结束后自动投入。当电流大于整定电流且达到整定时间后,
过流保护出口。过电流保护功能可通过控制字 KG1.2 选择定时限方式或反时限方式。
2.5 过负荷
过负荷保护反应电动机定子电流的大小,可通过控制字 KG1.5 选择告警或者跳闸。当电流大于整定电
流达到整定时间时,过负荷保护动作出口或发出告警信号。
2.6 非全相运行保护
非全相运行保护由负序电流保护构成,主要针对各种非接地性不对称故障,如:电动机发生某相断相
时,负序分量的大小因故障前的负荷率而不同,负荷率大于 0.7 时,健全相才能引起过电流,因此常规保
护不能有效保护不对称故障。在电动机正常运行时,由于供电电源的不对称,总存在一定的负序电流,该
电流不会超过 30%Ie,负序保护的整定应能躲过此负序电流,即按 0.3Ie 整定。
装置配置了两段两时限负序过电流保护,其中负序Ⅱ段可以通过控制字 KG1.3 可选择该段采用定时限
或反时限方式(极端反时限特性)。
2.7 反时限元件
本装置相过流和负序电流均带有定、反时限保护功能,分别通过设置控制字 KG1.2 和 KG1.3 可选择
定时限或反时限方式。反时限保护由 IEC 标准中的极端反时限特性构成,其动作方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