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旱柳基地,馒头柳
-
¥80.00
旱柳用于作路树、防护林及沙荒造林,农村“四旁”绿化等,是早春早发芽的树种。防护林及绿化树种,亦可作用材树种。树形美,易繁殖,深为人们喜爱。其柔软嫩绿的枝条、丰满的树冠及稍加修剪的树姿,更加美观。适合于庭前、道旁、河堤、溪畔、草坪栽植。在北方园林,柳属的一些绿化树种是落叶树种中绿期长的一种。
分布特征 旱柳喜光,并具有强的耐寒性,可适合在旱地生长,具有强的排水性能,佳种植地点为湿润性较好的土壤中。 旱柳植物的根系较为发达,拥有的抗风能力,且生长速度十分快速,繁殖性强,多生长在东北、华北地区,后在青海、江苏、浙江、甘肃等平原地区,而国外主要分布,如、日本、苏联等地区也有大量栽培。 园林用途 旱柳,自古便是河边、溪边的主要修饰树,多用来作为行道树、绿化树栽培,不仅能直接种植在水中,也能在草地上栽植,主要的园林用途便是观景。 每到春季,旱柳的枝条便开始萌生,嫩芽柔软,树冠丰满,树型高达,是中国为传统、常见的一种庭院树木。其树型高大,乘阴性较好,也能直接作为夏季纳凉树。
靖边种植旱柳始于何时,因无文字记述已不可追溯,但从地名可以看出端倪:境内东有柳湾,南有柳沟,西有柳桂湾,北有柳树湾,而且都是行政村。红墩界镇彭家洼村,人称神树涧,也能为旱柳在靖边的栽植史作证。明代前,此地是一个大湖泊,后来湖泊干涸,淤积成涧,四周开始居住人家,旱柳也随之。现在进入神树涧,旱柳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或整齐排列,或单株立,或三五成群,或连成方阵,这样的古旱柳就有139株,其中20株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它们都有几的生长史,木质枯朽,树皮裂开,有的分成几片倒向四方,中间空似小亭;有的一分为二,一树变两树,如兄弟分居;有的两树相隔三五米,枝条相互靠近,由邻居结为连理;有的主干傲然挺立,身上却另生一枝伸出两三米远,又一头扎入地里生出新的根系,宛若相连。总之,每株都各有特色,风姿绰约,是靖边旱柳的活化石。俗语说“人活脸,树活皮”,一点不假,旱柳的活力全在皮上,虽屡遭电击雷打或人为破坏,但仍根深皮在,枝繁叶茂。2015年列入靖边县古树名木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