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邦医用织物隔离式洗衣机,云南小型医用织物洗衣机厂家
-
¥260000.00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08-2016中3.12条款和4.3条款分别对洗涤机构设置污染区和清洁区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明确规范,实行分区洗涤对医用织物洗涤品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洗涤设备制造商也把分区能有效减少污染的理念引入到了医洗设备的实际制造中。医洗设备的装卸料门应该首要采用双扉式结构,设置前污门和后净门,装料门和出料门脏净分开隔离。只有做到洁区和污区以及洁品与污物完全物理隔离,才能满足医疗纺织品的洗涤和感控要求的基本条件。
卫生隔离式洗脱机的装载门采用双扉式结构,设置前污门和后净门,从前污门进行装料,洗好后的织物从后洁净门取出,做到了洁区和污区以及洁污完全物理隔离,避免出现二次交叉感染。而普通的洗脱机只能做到单门进出料,脏的医用织物在被塞进洗涤转笼时势必会将病菌污染到装料口,而在往外取洗好的医用织物时,干净的布草在装料口转瞬就会重新被污染。隔离式洗脱机的双扉式结构满足了医用织物的洗涤和感控要求。
严格依据《WS/T 508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中的布局要求,划分“两区三通道”,两区为:污物区和洁净区,两区之间设完全隔离屏障;三通道为:污物通道、洁净通道和员工通道。
污染区区域:洗衣房内用于使用后未经洗涤消毒处理医用织物的接收、分拣、消毒的区域,以及织物周转库房内用于脏污或感染性织物的接收、暂存的区域。
洁净区区域:用于经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暂存、整理、烘干、熨烫、存储、发放的区域,以及织物周转库房内用于清洁织物的存储、发放的区域。
洗涤消毒区全部采用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根据织物种类,全部实行专机专洗,防止医用织物交叉感染。
医院布草洗涤根据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相关规定,相比普通布草的洗涤而言,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实现清洁织物外观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按照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中对使用隔离式洗涤设备做出了明确要求:即
1、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烘干、熨烫等用品与设备应满足工作需要。
2、洗涤用水的卫生质量应符合GB5749要求。
3、洗涤和烘干设备应选用经国家检测合格、有加热功能的洗涤和烘干设备。
4、宜选择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5、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宜装备隧道式洗涤机组。
6、洗涤剂、消毒剂及消毒器械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卫生隔离式洗脱机使用条件及要求,建立卫生隔离式洗衣房,是使用卫生隔离式洗脱机的基础。卫生隔离洗衣房应严格划分为洁净区和脏污区。在设计要求上,需要将洁净区、人员净化、物料净化和其他辅助用房进行分区布置。同时应考虑生产操作、工艺设备安装和维修、气流组织形式、管线布置以及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等各种技术设施的综合协调结果。
卫生隔离式洗脱机整机镶嵌在洁净区和脏污区的分隔墙内,具有前后两个对称的装载门,洗涤物从脏污区一侧的门装入,洗涤完毕后从位于洁净区一侧的门取出。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洗涤织物装载和出料引起的病菌、灰尘、污染空气等二次污染。
卫生隔离集成洗涤系统,是医疗洗涤大型工厂的,将洗衣机及其装料口安置于洗涤区(污区),洗衣机的出口和烘干、熨平等后处理均在洁净区。洗涤区与洁净区之间由隔离墙分开,实现真正的物理隔离;配置空气净化系统:洁净区对与其相通的非洁净区应保持不小于10Pa的正压,洁净区对室外或对与室外直接相通的区域应保持不小于15Pa的正压,所有挤压差均不应大于30Pa,空气的洁净度,使洗涤物的终洁净度满足医疗洗涤的要求。设备配置根据洗涤量计算。
集成洗衣房,适用于大规模洗涤,由若干隔离式洗衣机单机组成,规模可以任意变化,选择时通常可以按照一条洗衣龙的规模配置,常用的洗涤量为1000-1200 kg/h。
优势:
1、单机洗涤洗净度高,返洗少,并避免交叉感染;
2、全自动化洗涤(无人操作),提高生产率,节省人工费用;
3、吊袋集放,分拣和洗涤分离,互不干涉;
4、消毒有保障,无“一沟水”消毒担忧;
5、无停产风险,不需要备用机。
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遵循原则:严格遵循《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普 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GB 27952-2020)《医疗机构 消毒技术规范》(WS仃367-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 与消毒管理规范》(WS/T 512-2012)《关于全面开展环 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 195 号)等文件要求。
感染防控要点:加强日常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工作,消除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的传播隐患。保持环境清洁、整齐。
物体表面擦拭宜釆用有效消毒湿巾,也可使用超细纤维抹布;地面清洁消毒宜使用超细纤维地布;清洁工具做到分区使用(如釆用机械热力清洗消毒的可统一使用),保持清洁工具清洁与干燥,宜集中机械热力清洗、消毒与干燥。使用过的或污染的保洁工具未经有效复用处理,不得用于下一个患者区域或诊疗环境,防止发生病原微生物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