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畸形果原因及防治措施有效提高草莓品质
-
≥ 1瓶¥35.00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且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适宜于大多数人群。但是,在市面上,我们经常看到草莓形状不一,表现为果实过肥、过瘦,呈现鸡冠状、扁平状或凹凸不整等形状。因草莓畸形果形态偏多今天来说两种。
乱形果花序伞状花集合成扫帚状,产生鸡冠或双子果等乱形果。
发生原因
1、天气异常,花芽分化期遇到持续低温或光照不足,造成花芽分化异常。
2、缺素,开花期缺少钙、硼等微量元素会引起草莓花器发育不正常。
3、土壤过干或过湿,果实膨大期如果土壤过干、过湿,根系吸水吸肥障碍或缺少磷、钾、钙、硼等各种营养元素,或水分和营养供求失调。
4、氮肥使用过多,导致花芽分化前生长点呈带状扩展,或同时花芽分化时两朵花或两朵以上花一同分化。
空洞果与品种有关,但是管理不当是草莓形成空洞果的主因。
发生原因
1、低温条件下坐果,膨大初期供水不足,中期后又温度升高,水分充足,造成外层细胞长得太快。
2、光照不足,白天温度过高,超过35℃,且持续时间长,授精不良,或养分供应不足,向果实输送的营养供不应求,形成空洞果。
3、硼元素对促进养分在果实内部运输有重要作用,若缺硼而果肉部分养分不足就形成空洞果。
4、植株生长势弱,或果实采收过晚,均可能形成空洞果。
草莓畸形果的防控措施
1、放蜂授粉:一般要求在蜂箱移入棚内-15天,防治1次病虫害。蜂箱移入后一般不能再施农药,如果用药,需将蜂箱移到安全区,用药后加强通风,再将蜂箱移入棚内。
2、控制温度和湿度:花期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白天以20-30℃为宜,超过35 ℃要适当通风,夜间保持10℃以上。开花坐果期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
3、人工补光:生长期如遇连续阴雨天,可采用补光灯来延长光照时间。
4、疏花疏果:及时疏花疏果,可明显降低草莓畸形果率,且有利于集中养分,提高单果品质。同时,还可以疏除病虫果和畸形果等。
5、减少用药次数:开花期至果实膨大期,应尽量避免化学农药及激素使用,推荐使用安全且无负面作用的中草药制剂-青枯立克,中草药制剂具有对作物亲和、安全性高等特点,可在作物敏感时期使用,同时中草药制剂除具有杀菌效果外,还含有多糖、多肽、氨基酸、中微量元素等物质,能直接给作物补充营养,提高草莓生长势。
6、加强水肥管理:应以施有机肥、菌肥(奥土沃、奥农乐)为主,合理使用化肥,控制氮肥施用量,补充中微量元素,尤其需要补充钙、硼等元素。花芽分化阶段,喷雾流体硼及螯合钙。
水分管理要做到适时适量,浇水时可搭配中草药制剂-青枯立克、生物菌-哈茨木霉、矿源黄腐酸钾能够补充草莓果实膨大所需营养,同时能够养根、护根,促进根系健壮,养分均衡,避免出现畸形果。
更多种植管理技术百度(奥丰孙苗苗)查看,文章内容若有异议请联系作者(奥丰孙苗苗).
秧苗定植应选择在阴天或下午四五点钟以后进行定植,以避免阳光曝晒。秧苗应选择具有3-5片叶,新根10条以上,顶芽饱满的无病壮苗进行栽植。栽植深度是秧苗成活的关键,栽植过深过浅,都会造成秧苗死亡,正确的方法是将秧苗根颈部与地面平齐,弓背向外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并让根系充分伸展开,栽后用力压实土壤,栽完后立即浇透水,并连浇3-4天。浇水后及时检查,对淤心苗、露根苗、歪倒苗按要求重新栽好。定植后,如遇晴天烈日,好用苇帘或带叶树枝进行遮阳。
栽植后的管理:草莓定植成活后,及时浅耕锄草,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及匍匐茎,集中销毁,有两片新的展开叶时,除施肥后浇透水外,平时也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度。覆盖防寒,以使草莓秧苗带绿越冬,并保持土壤水份。入冬前需要进行地膜覆盖,这也是一项增产技术。用0.008-0.01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覆盖,按畦的宽、长盖在苗上,地膜要拉紧铺平与畦面紧贴,膜的四周用土压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