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项目发力于科技端,投资金额大,消耗钢材量少,本文着重讨论新基建中的铁路、轨道交通等耗钢量大、偏传统范畴的基建领域。
从逆周期刺激领域来看,主要在地产和基建。近些年较为明显的刺激阶段共有四个,分别为08年—09年、12年—13年、16年—17年、18年至今,次经济回升中,都是地产和基建双轮托举,其中第二次刺激时基建上行、地产下行,2012年上半年只有基建单轮驱动下,经济仍然继续下行,直到当年四季度基建、地产同时向上,经济才触底。地产和基建双轮同时转动,才能发挥较为明显的作用。
与此同时,逆周期调节策的边际影响在逐渐减弱。据中国社科院调研显示,次刺激期间,投资基建对GDP拉动效应是0.15而到第三次刺激期间,这一效应只有0.02另一制约策空间的因素是赤字率,投资刺激需要扩张的货币策和财策配合,稳增长导致府和居民负债率上升。长期以来,公布的赤字率小于3代表着严控府债务的态度,若贸然突破,可能会给各级府发出大干快上大水漫灌的信号。而地方府专项债纳入府性基金预算,不计入赤字,财赤字约束下,积极的财策有所作为,地方府专项债是很好的策工具。
三、现在地产周期,基建投资:地产施工没问题,销售有隐忧,基建难以挑起大梁
从房地产的投资、开工、施工及销售增速来看,地产行业确实处在缓步向下的趋势中,来袭加剧了对地产的担忧,住宅用地成交同比下降73商品房成交同比下降57均降至近年低位。对销售端冲击显而易见,但对地产企业,尤其是规模房企而言,即便2月份销售归零,对全年的影响依然属于风险可控范畴。房企几项大的支出包括土地购置和工程项目,由于爆发在春节期间,土地购置和工程项目结算都已完结,没有大额开支的情况下,销售收入的减少对企业资金压力影响有限,此外前两年去杠杆背景推动下,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得到缓解,房企的开发行为也就会正常进行,投资、开工、施工会由于推后,但规模上影响不大,依然会遵循原有的行业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