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白蚁防治中心找蚁穴
-
¥500.00
广州某大学有一栋12层的学生宿舍,共250个房间,作者调查了229间,先后受过白蚁为害的198间,占86.46%,从首层到12楼,每层都有白蚁为害,轻者占75%,重者达95%,为害范围包括门框、气窗框、书柜、衣柜、床下物品、床板等。广州某宾馆是20世纪60年代广州市标志性高层建筑,1969年建成,1971年5月在首层便有大量的台湾乳白蚁有翅成虫飞出。广州某大学和深圳某大学都有同一类型的电化教学系列实验室(电教中心),对光、声、温、湿的要求较严格,室内装修豪华,地板、墙壁、天花多是用木质材料装修,有的室装修好还未使用,便被白蚁蛀空,得重新装修;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广州、深圳、肇庆、顺德等市新建了多家大型的体育馆,建好不几年便受到白蚁严重为害;民宅被害更是不胜枚举,不一一详列。在广东,偶有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和散白蚁侵入首层房屋为害。
台湾乳白蚁入室为害的主要途径:①有翅繁殖蚁飞人室内筑巢为害。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雨后闷热天气,在黄昏时分便有飞蚁趋向灯光,飞入室内,跌落地面,翅脱落,雌雄配对,找到阴暗潮湿,又有食料的地方筑巢为害。通过此途径的约占总为害率的12。②蔓延入室。白蚁巢在室外树中或在其它室中,通过地下蚁路经墙壁、地面裂缝或木门框入地处进入室内,首层及平房的白蚁为害,多属此类。③人为带入。如搬家,商品及包装箱、木材等商品交易都可能将白蚁从异地传人。
我国是防治白蚁为害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614年就有白蚁为害房屋以及公元214年白蚁为害堤坝的记述。但在旧社会,我国的白蚁防治与研究工作十分落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白蚁防治与研究工作才有长足发展。现在,白蚁分类学和生物学基础研究的许多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白蚁的防治研究,尤其是水利堤坝白蚁防治研究成果已在全国推广应用。然而,白蚁及其为害是长期存在的,白蚁的防治与研究亦需长期不懈的努力。
1979年4月5日,广东省成立了白蚁学会,学会成立不久,学会理事会便把“科技培训”列为学会的日常工作。自1990年起,本学会与省科协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白蚁及家庭害虫防治培训班”,每年一期,共举办了六期,参加学习的不仅有广东学员,还有来自广西、江西、湖南、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区的学员。各授课老师所撰写的教材编写成册。此后,广东省内有些系统举办了多期不同类型的白蚁防治培训班,邀请本学会有关授课。在2001年初的学会理事会上,理事们一致认为很有必要编写一本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白蚁防治教科书,作为白蚁防治科技培训教材及白蚁防治科技人员进修提高业务水平的参考书。此后,常务理事会召开了一次会议,对编写教材事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依据各常务理事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作了分工。7月份又召开了一次常务理事会,对编写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防治研究
白蚁为害范围广、对象多,对其防治研究分别阐述如下。
1.建筑物白蚊防治
建筑物白蚁防治已由单纯的灭治方法向防与治结合的综合治理策略转变,包括:逐渐实现新建筑物预防法规化、治理现有的蚁源、探索多途径灭蚁技术和治理周围环境等。2.水利堤坝白蚊防治
在广东,经过20多年的努力,实施堤坝白蚁防治新技术,近几年已实现无蚁害堤坝的有北江大堤、深圳水库、雁田水库、鹤地水库、高州水库等10多宗水利土质堤坝。广东水利厅经过多年的水利白蚁防治技术探索,已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水利工程无蚁害堤坝实施办法一“三环节8程序”新技术,并按《广东省水利工程无蚁害堤坝标准试行规定》施工,治理水利堤坝蚁患,取得良好效果。此成果已得到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应用。
3.埋地电缆防蚊研究
我国学者在测定各种材料抗蚁性能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研制半硬和改性PV(防蚁电缆,并做了一些探索。
4.农林作物白蚊防治研究
不同地区为害种类及对象有所不同,对农林作物实施以防为主的策略,而对城镇园林古树则以治理树心(头)巢蚁源为主防治技术也做了许多有益研究。
5.防治药物研究
长效低毒的新药物及施用技术作了一些探索。
对于白蚁这类害虫的防治,无疑应采用“综合防治”的策略。在地球上、白蚁已生活了13亿年历史,是生活力强、繁殖力高、生活习性特异的一类昆虫,不可能将之消灭。
白蚁与蚂蚁
不论国内或国外,很多历史记载中常将白蚁和蚂蚁混为一谈,直到现在,蚂蚁与白蚁分不清的事亦时有发生。“白色的蚂蚁就是白蚁”,其实并非如此。虽然白蚁幼蚁及大部分工蚁和兵蚁的身体呈白色,但有些种类白蚁的工蚁和兵蚁头部都带颜色,如印白蚁属
和须白蚁属都为褐色。而且,有翅成虫多数都有颜色,有的黄色,如黄翅大白蚁;有的黑色,如黑翅土白蚁。因此,色泽不能作为区别白蚁与蚂蚁的依据。
白蚁与蚂蚁的混淆是有一定原因的。在外形上,它们都是体形很小的多型性昆虫,都营社群性生活,且都有搏斗的习性;而在分类系统上,白蚁与蚂蚁相差很远,它们间的主的区别。
白蚁生物学
白蚁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昆虫,是典型的地域性昆虫种类。因其具有特的生物学特性:如营群体隐蔽生活,生活史的全过程除了有翅成虫分飞季节趋向光源,裸露在外面外,其它发育阶段均在巢穴系统中进行,因此,不易察看到其真面目;群体中具有多个形态、职能不同的个体,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彼此之间不可分离的整体;不同种类栖息环境不同,有的栖息在干木中,有的巢居在活的树木中,有的生活在地下,甚至江河堤围、水库土坝中,有的在建筑物中营巢繁衍等,表现出极其丰富多彩的生物学多样性。
白蚁、蚂蚁、蜜蜂等因其有共同的社群性生活习性而在昆虫学上称为“社会昆虫”)。群体内有多个形态明显不同、职能明确分工、行为各异的个体。而白蚁和其它“社会昆虫”在生物进化和发生年代却相距甚远,早发现的白蚁化石是在白垩纪早期的1.3亿年前,与较原始的昆虫蜚蠊近缘,自发现澳白蚁以后,因澳白蚁科昆虫的许多生活习性如产卵鞘等很像蜚蠊,所以有人认为白蚁是由蜚蠊演变而来的。而蚂蚁和蜜蜂则是同属于膜翅目昆虫,其发生年代距今多不过7000万年的历史,白蚁比蚂蚁,蜜蜂在地球上出现几乎早了一倍的时间,所以,白蚁是地球上早出现和古老的“社会昆虫”是当之无愧的。
在我国,白蚁见于文字记载大约在2200年前,在各种文献记载中,古代对白蚁有不同的表述。
巢体类型
营巢居生活的白蚁,其巢体结构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别,有的甚至差别甚大,从巢:的分散或集中的程度看,白蚁巢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分散型巢居
此类白蚁因其群体小,群体内个体数量少,群体活动到哪里,巢体就搬迁到哪里,好像“游牧民族”一样,巢体没有固定的结构和稳定的位置,其蛀蚀的孔道就是巢穴,群体内的个体就在这些孔道上活动,巢内除自身蛀蚀的孔道和它蛀蚀过程中所产生的的粪便外,别无他物。严重为害干木、硬木的,广东湛江地区民众称为“棚虫”、“干虫”的堆砂白蚁即属此类。
2.半分敝型巢居
此类白蚁有较固定的巢穴构造,巢居由自身的粪便和搬运来的食物,通过唾液粘结而成的多孔状不规则的空隙,形状往往与被害物或其活动的场所关系很大。在世界各地和我国分布广的散白蚁类为典型,因其分布广,种类多,易饲养等特点,研究比较深入,无论生物学,品级分化等领域都有不少研究论文,是深人探索白蚁奥秘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