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古钱币鉴定中心
-
面议
北朝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铸,青铜制。常平五铢”由于采用了当时的铜母范叠铸技术,铸造非常精良,文字流畅优美、版式划一,玉箸体钱文构架匀称、笔画圆润。“平”字上横与面穿下郭合一,设计和铸造都极为考究,是中国钱币历史上精美的几种钱币之一。又因此钱名为“常平”,有“平安常在”之意,很多收藏爱好者取其吉祥寓意,常常携带在身边作为符使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铸币数量少,质量低劣,是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低谷。但是,其中也有例外,北周铸行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三种铜钱,钱文隽美,制造精良,称为“北周三品”。“北周三品”钱文采用玉箸篆书体,文字丰满圆润,端庄匀称,笔划如筋似骨,竖笔如柱。
唐代时期钱币
唐代珍,钱文四字隶书而含魏碑风骨,字口多见漫漶不清者。因铸而未行,故传世绝少,至今仍是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存世约十数枚。
开元通宝,钱文为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其钱文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通谓之开通元宝钱。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五代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宗李璟在位时期所铸造,文字精良,分为隶书,篆书两种。其隶书钱又有阔缘,窄缘之分与精字,细字之分。永通泉货铸期只有大约半年时间,铜钱存世极罕,如今难得一见。另还有铁钱存世,相传为南唐重臣韩熙载所监铸,只有隶书,存世量较少。
助国元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史无记载,过去曾经一度认为是五代后晋所铸造,从近年出土情况看当属于辽代铸钱,文字较一般辽钱工整,广穿,钱径约23mm,重约2g,另有“壮国元宝“钱,风格一致,亦为辽钱。
金代时期钱币
阜昌通宝,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金代伪齐政权刘豫,阜昌年间(公元1130~1137年)铸造的钱币。有“阜昌通宝”、“重宝”,直径约35mm,钱文清晰精美,书法精妙绝伦,极美品。
钱文仿瘦金体书版式有小平折二两种。折二大钱铸量较少,色灰白,世传其钱料微含银。“大定通宝”钱,造型简练、形貌大方、字仿“瘦金”,精美程度比“大观通宝有过之,无不及。对后世历代造钱有深远的影响。
正隆元宝为金四十二年钱,与前此沿用之辽、宋钱并行。正隆元宝仿北宋大观平钱制作,质地精良,文字俊秀,楷书钱文旋读,边廓整肃,光背无文。径2.5厘米,重3.4克左右。正隆钱文端庄统一。
泰和重宝由文学、书法大家党怀英书,字体精纯典雅,美不胜收铜质优良,体态浑厚,制作精美。
天眷珍泉,地位重要,对金代铸币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面世至今二十余年,每有新品,必会引起泉界轰动,但因数量极少常人难睹真容。所见有小平篆书元宝,楷书通宝各两枚,折二楷书通宝有细缘、阔缘两种,细缘见两枚,阔缘仅一枚,折三重宝楷书见两枚。
西夏时期钱币
乾祐元宝行书样钱
乾祐元宝篆书
西夏乾祐宝钱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西夏国仁宗乾佑年间(公元1170~1193)铸造,小平钱,铸造工整,钱文字体精美。形制较以前几种钱币更加。当时铸造量小,如今存世量极少,古钱珍品。
皇建元宝铜色纯赤,制作。面文“皇建元宝”四字楷书,旋读,书体端庄秀丽。边廓峻深,光背无文。
伪古钱的种类
当前市场上出现的伪古钱是以钱谱中较为的,价值昂贵的类别为多。包括:王莽篡汉后更铸的一刀平五千,又称"金错刀";北宋徽宗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大观通宝的特大型与折五大观钱;金代的大定通宝大型当十钱;泰和重宝的篆、楷书“当十”大型钱等。
◎伪古钱的基本特征
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的差异。了解每个时代、每种钱币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是识别古钱币的真伪及其价值的基本方法。个体特征有两方面,其一是钱文,这是铸在古钱上的字体;其二是形制,古钱的造型结构、铸造工艺和币材成分。如果一枚与其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差得很大的古钱,应引起警惕。
锈与色的差异。有些伪古钱单从文字、形制等很难判断真伪,则可通过鉴定锈与色的方法。年代久远的古钱,表面常有氧化层,即铜锈,一般铜锈呈绿色,但入土后再出土的古钱,就需要从时间、地理、气候条件、铜质本身成分等来区分氧化程度。入土年份越久,锈积越厚,甚至板结,形成小粒、小块状的突起,异常坚硬,称为“硬绿”。若是地质偏酸性的,氧化程度也相应严重一些。北方雨水少,铜锈坚结;南方潮湿,氧化层松,多呈蓝、绿二色。若处于偏热地带,铜锈呈红紫色,还有带黑色或灰白色的,更有铜锈中有点状和片状的,水银般的光泽,俗称“水银古”。总之,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会产生形形色色的铜锈,需要区别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古钱造伪的方法
针对钱币造伪的方法。一是改刻法,用一般古钱,磨去原有文字,改刻另一种稀见品的文字伪造成珍贵古钱,集币者可从文字、形制上找出原钱的本来面目。二是翻砂法,用原钱做成模型来翻砂,因翻铸工艺与古代不一样,会有铜质疏松,表面砂眼、气孔多的现象,经打磨,也不如自然磨损那样温润而有光泽;另外,翻成后的伪古钱要冷却收缩,再磨去表面粗糙层,成品会比真钱小一些;或通过改换一个字而伪造为珍品或奇品。三是嵌补法,先将一枚古钱的背面内郭铲去,磨薄,再选另一枚同样大小的古钱,去掉外轮,将背面磨薄,保留面文,然后嵌入枚古钱背面,用胶粘牢,四周细缝用松香或漆填没,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两面均为钱文的“合背”钱,集币者要细心观察其钱体有无嵌补的痕迹,同时往桌上轻掼一下,听听有否破声,即可判以真假。
针对锈与色的造伪方法。用漆和颜料拌和涂在伪钱上,做得好的几可乱真,但时间长,假锈会脱落;用真的铜锈粘在伪品上,伪造出满身的硬绿;将伪古钱放入土中,保持潮湿让其自然生锈,这种方法用时长,可得真的铜锈,但不经磨擦,锈易脱落;新钱浸于醋中,加入硫酸铜,这种伪锈带有鲜明结晶状的绿色,但铜钱上的小砂眼被硫酸侵入后会烂成一个一个小坑,像麻子一样;用细铜屑末,混合硝酸、颜料,涂在伪古钱上,会产生牢固铜锈但易显哑色。
伪钱还有一些特征,包括:改刻的伪古钱币面不平,拼合的伪古钱正反面币色不一,挖去填补的文字四周总有痕迹可寻,用翻砂法制造的比真钱略为小和薄等,集币者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作伪之处。
古币收藏及鉴别的方法众多,但架不住赝品泛滥成灾,过去以目鉴为主,依赖于古钱的形制、表面锈蚀状况、钱文以及铜质等鉴别技术,但这些传统的鉴定方法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和限制,因此,收藏者应从阅读一些古钱币鉴定的著作开始自己的收藏道路,当收藏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学以致用,掌握一些灵活的甄别方法,而不是固守书本所记录的鉴别方法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