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富字银币鉴定拍卖快速出手
-
面议
福州富字银币鉴定拍卖快速出手
富”字银币,正面只有一汉字篆书“富”字,背面为老挝文或缅甸文和中文标示的面值。面值有“半两正银”、“一两正银”两种。
存世有两种来路不明的银币:“富”字及鹿头银币,大家对其来源众说纷纭。“富”字银币,只有一汉字篆书“富”字(故称“富”字银币),背面为老挝文(也有人认为是缅甸文)和中文标示的面值。面值有“半两正银”、“一两正银”两种。鹿头银币,正面中央为一只长角的雄鹿头侧面图案(故称鹿头银币),背面为老挝文(也有人认为是缅甸文)、中文“一两正银”标示面值。鹿头图案有大鹿头、小鹿头之别,其中大鹿头版别较为。
由于这两种银币未见诸史籍记载,加之其图案、文字设计简单,没有发行国家(或地区)名称或识别标志,也没有发行年份,因此钱币集藏研究者对其铸造国家(或地区)、铸造时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迄今仍未取得一致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种观点认为,“富”字及鹿头银币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中缅边境及云南等地驻军所造,为远征军发饷使用。1949年6月上海出版施嘉干编著的《中国近代铸币汇考》早提出这一说法。其主要论据是:“富”字及鹿头银币重量标准与中国漕平相等;币面有中文“富”字,背面有中文及缅甸文面值;二战结束后,当时云南省猪席卢汉曾以“富”字银币作为军饷发放。施嘉干(1896—1975)是中国近现代钱币收藏大家,其著作《中国近代铸币汇考》一书,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始终成为收藏和研究中国近现代机制钱币的重要著作,影响极其深远。因此这一说法流行很广,连1972年美国克劳斯出版社编著出版的性硬币图谱《世界硬币标准目录》都认同这一观点,将有关“富”字及鹿头银币内容列入“老挝、中国—云南、缅甸”章节中。
第二种观点认为,“富”字及鹿头银币是“老挝的铸币”,在中南半岛流通使用。这种说法的依据是,银币背面有老挝文字标注的面值,而且这些银币在老挝、越南境内流通使用过。1993年广西钱币学会和云南钱币研究会联合编著出版的《越南历史货币》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该书将“富”字、鹿头银币列入曾在越南使用过的“老挝银币”。
第三种观点认为,“富”字及鹿头银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管辖下的印度支那殖民地ZF(即中南半岛,包括今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在今越南河内铸造发行、用来向印度支那半岛山区部落农民购买鸭片的货币。1987年法国研究东方钱币费郎索瓦·蒂埃里在《中国钱币》1987年第3期(总第18期)上撰文,次提出这种观点,指出该银币文字及币图是由法国人勒内·梅西埃设计绘制的,并附上银币的设计图案与相关文件复印件,还详细说明了“富”字及鹿头银币发行的历史背景。该观点认为,当时法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支那允许鸭片自由买卖,ZF收税,来自鸭片贸易的税收所得占殖民ZF收入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