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大图

崇明汪野亭瓷板画如何鉴定真假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商品详情

汪野亭的山水瓷绘艺术以“汪派山水”称颂于世,而汪氏一门更是四代相袭传承,将这门技艺不断发扬光大,这可谓中国陶瓷艺术领域、无人不知的佳话。纵然“汪派山水”在业界久已成名,但此次四代传人的瓷绘佳作在北京齐集,却还是的头一次,自然不容错过。

汪野亭(1884~1942年)为民国时期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名平,字元鉴,号平山、平生、老平、传芳居士,亦号平山草堂主人,斋名平山草堂,江西乐平人。1906年在鄱阳就读于江西省立窑业学堂,25岁完成学业后至景德镇从事绘瓷。后改学山水,初仿清初“四王”,继而学石涛。以大绿、水绿或雪白罩填,为粉彩青绿山水。汪氏早期瓷画亦受程门一派浅绛山水的影响,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汪野亭的山水以工笔转向写意,主张“以形写意”,逐渐形成其山水瓷画的鲜明个性,笔力爽劲,设色幽淡明润,意境清雅隽永。尤其他晚年的作品,笔疏意旷,形象洗练,具有简洁空灵之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意味深长的艺术美感。

“珠山”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烧造宫廷用瓷御窑厂的所在地,位于江西景德镇,是景德镇的象征和别称。“珠山八友”则是民国时期形成的瓷板画创作团体,这个团体并非全是江西人,他们因对瓷板画的热爱和共同的志趣爱好而聚集在一起,常相邀至五龙庵避暑,饮酒作画。因在座八人,时人称之为“珠山八友”。

古代制作陶瓷以手捏成型、模印成型和淘车成型为主,为此琢器和圆器较多。秦汉时期出现的红掏围屋、猪圈、掏仓等是中国陶瓷史上早具有板面黏结形式的琢器。唐宋时期,瓷枕的制作体现了陶瓷生产中板面黏结制作工艺的完善和进步。从陶瓷生产工艺来看,以板面黏结制作而成的陶瓷成型难度高,烧造也易变形。瓷板的制作是在琢器生产工艺上逐渐形成的,它经过了一个演化和发展的过程,并与瓷砖、墓志、镶器的制作密切相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至清代镶器类造型已越来越多,且流行一时。典型的造型是康熙时期的天圆地方瓶,此造型撇口,长颈,肩微圆,长直方体,上大下小略有变化,瓶体四面平整,显示出清代镶器制作的高水平。方瓶四面以以青花、五彩作画,这类方瓶有的是两面作画,两面题字;有的是四面作画,颈肩处画纹饰,每面都是一幅形式完整的单瓷板画,内容以泛舟赤壁、访友问句、渔樵耕读为多。从《青花山水人物方瓶》可看出当时镶器的画面文人画韵味十足,很有书卷气。雍正时期方形器的制作以笔筒为多,如《粉彩山水人物斜方笔筒》呈平行四边体形,两面三刀侧面以仿木纹釉作边框,框内微下凹,以单幅瓷画装饰,一面绘书生童子赶考图,另一面绘墨彩山水。该笔筒完全是由两幅单的瓷板画来作器物装饰的。

在清光绪之前用作绘画的瓷板都是平烧的,平置于窑中烧制的瓷板背面会有“砂底”,没有衬子痕迹。由于受匣钵大小及生产工艺的限制,大也不过是一尺五六寸见方。从传世实物资料来看,光绪年间才出现了竖烧工艺。竖烧板背面有衬子痕迹,由于烧造工艺的改进,瓷板产品的尺寸也相应增大了;由于突破了烧制工艺的限制,作为立画种的瓷板画在本质上具有了发展的条件。瓷板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陶瓷艺术摆脱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新门类。

下一条:王步所有的真品瓷器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崇明汪野亭瓷板画如何鉴定真假”详细介绍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
主营:景德镇瓷器瓷板画,礼品瓷大师瓷,艺术品
联系卖家 进入商铺

崇明汪野亭瓷板画信息

最新信息推荐

进店 拨打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