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黑果花楸果基地批发
-
面议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富含黄酮、花青素和多酚等物质,其提取物在抗氧化、、、降血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对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具有特殊的疗效。
乔木,高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灰褐色,具灰白色细小皮孔,嫩枝具绒毛,逐渐脱落,老时无毛;冬芽长大,长圆卵形,先端渐尖,具数枚红褐色鳞片,
外面密被灰白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在内长12-20厘米,叶柄长2.5-5厘米;小叶片5-7对,间隔1-2.5厘米,基部和顶部的小叶片常稍小,卵状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
长3-5厘米,宽1.4-1.8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偏斜圆形,边缘有细锐锯齿,基部或中部以下近于全缘,上面具稀疏绒毛或近于无毛,下面苍白色,
有稀疏或较密集绒毛,间或无毛,侧脉9-16对,在叶边稍弯曲,下面中脉显著突起;叶轴有白色绒毛,老时近于无毛;托叶草质,宿存,宽卵形,有粗锐锯齿。
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内外两面均具绒毛;花瓣宽卵形或近圆形,长3.5-5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钝,白色,内面微具短柔毛;
10天1次,喷2次,促使苗木尽快木质化,以便增强越冬能力。花楸苗木木质化程度好,可不用防寒即可安全越冬;如果苗木木质化程度较差,则应覆土防寒越冬。
黑果腺肋花楸原产于美国东北部,欧洲已有100余年的引种栽培历史,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等国家都有相当规模的栽培和相关加工产业。我国没有该树种。2001年,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承担了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腺肋花楸优良种质资源及栽培与利用技术引进”。同年,腺肋花楸课题组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引进了腺肋花楸优良品种15个,其中包括黑果腺肋花楸优良品种8个。
自引种以来,相继完成了繁殖、栽培、区试等方面的研究,繁殖苗木20余万株,营造栽培试验示范园200余亩,布置区域试验点10余个,现已进入推广阶段。[1]黑果腺肋花楸(Aroniamelanocarpa)系蔷薇科腺肋花楸属的一个种,落叶灌木,浆果。树高1.5-2.5m,树形丛状。复伞房花序,花期20天。叶卵圆形,深绿色,秋季叶色变红,叶变色期20天。
果球形,紫黑色,单果重1.2g,果径1.4cm,冬季宿存于枝头至翌年3月份。该树种具较强的耐寒能力,可耐-40℃低温,一些品种可耐-46-50℃的严寒。抗旱性较强,在降水量500mm以上地区可自然生长。在土壤pH8.0以上时,出现叶黄化现象。定植第2年即可结实,定植3年单株产量达0.6~1.5kg,第5年鲜果产量可达3.2t/hm2,第7年可达7t/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