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古玩字画收购行情
-
面议
书法也是一样。从文学方面来看,不论书写的是诗是文、词汇的运用、事迹的叙述、思想感情的表达等,都能看出它的时代风格。另外书札行款格式和书画件幅也对鉴定书画有一定的帮助。
个人风格通常要比时代风格具体得多,艺术家的思想、性格、审美观、习惯甚至使用的工具都各有特点。作画时的运笔、线条、构图、人物相貌等无不反映出作者的个人风格特征。尤其是鉴定近现代的作品,由干时代相近,个人风格则尤其重要。“熟记画家一百八,书法家九十八”说的就是要了解历史文化,熟记历代书画家的姓名、字、号、别号,以及他们的经历和他们字、画的特征的道理。
如追溯历史,自有文字记载的商周以来,玩古物一直是帝王、宦官、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多年。直到清末民国,几乎在任何一个有学问、有身份、有地位的文人官员府第,墙上多多少少会挂上几幅名人字画,厅堂上多多少少会摆上一圈红木桌椅,案几上多多少少会供上一些陶瓷、玉雕、奇石作为摆设。
古玩收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古玩旧称“骨董”,零杂之义也。董其昌《骨董十三说》谓:“杂古器物不类者为类,名‘骨董’。故以食品杂烹之,曰‘骨董羹’;杂埋饭中蒸之,曰‘骨董饭’。”又谓“‘骨’者,所存过去之精华,如肉腐而骨存也‘;董’者,明晓也。‘骨董’云者,即明晓古人所遗之精华也。”或者又谓“‘骨董’云者,即古铜之转音。”然骨董非皆铜器,似亦不近情理。其余解释尚多,但均不圆通,总以零杂之义为切当。且有书作“古董”者,盖即古、骨同音之误也。然于义尚合,以古董所有多古物也。今人于此名词更另有解释,所谓古董者,即古代遗存珍奇物品之通称,久已失去原来零杂之含义矣。明时诸家记载,尚称“骨董”或“古董”。“古玩”,乃清季通行之名词,即古代文玩之简称也。按收藏为人类之天性,保古尊古亦为世人共有之美德,故无不以保存其先哲遗迹为盛事。惟中国文明早,名物之产生亦先。禹铸九鼎,三代争宝,是为中国保存古物之肇始。其后历代无不以保存前朝文物为要事。惟古玩以现存为限。中国文明虽始自黄帝,然人文之备实起自三代。三代之文艺产量虽多,乃自遭秦皇毁灭之后,一切无存。今日所能见到者,只有入土之铜器玉器而已,其他均不可得也。
秦汉人文尤进,名产亦多,铜玉各器仍能延续三代之遗韵向前迈进。故秦汉铜玉尚可与三代并称。至新兴文艺为数亦伙,特著者为文字上之开发。秦蒙恬之造笔,汉蔡伦之制纸,均为人文之大发明,虽今日原物无存,之所有确为原物之演递而来。至秦砖汉瓦,妇孺知宝;碑碣摩崖,士林同珍。盖数千年文字之变易,此为准绳。晋人书法为万世;南北朝之造像为后代艺术之胎原;唐代绘画之成功,砚石之开采,均为中国文艺史中之光荣事件。五代之季,虽兵荒马乱,然文艺仍能保持相当之进曰展。柴世宗高火度瓷器之成功,南唐李升元间拓帖之创制,均为人类之奇功,任何变易所不弁。能泯灭者。降及炎宋,国势虽极度不振,然各种文艺竟能极度发达,为中国文物之成功时期。如瓷器,玉器,铜器,漆器,书法,绘书,造纸,印书,无不尽善尽美,迄于大成。
中国字画在构图、用笔、用墨、上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字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画的黄金分割点,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没有固定格式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作者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字画与西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的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常常也称“ 远近法” 。西画一般是焦点透视,就和照相机拍照一样,中国字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上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作者的感受和需要,移动立脚点作画,把见得到和见不到的景物都表现在作品上,也不受时令的界限,这种散点和多点透视方法是西画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