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德化窑瓷器近期价格
-
面议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文明展示的瑰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距今3000年,世界认识中国的名片是冶炼;距今2000年,世界认识中国的名片是丝绸;距今1000年,世界认识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汉朝对外贸易以陆路为主,唐朝对外贸易海陆都十分发达,宋元对外贸易以海运为主。唐朝起,伴随着海陆交通运输的发展,大件易碎不便携带的中国瓷器大量输出海外,远达欧洲和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
为适应国外顾客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瑞典的哥德堡号曾三次远航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提供定制瓷器的业务。据说有一位瑞典的绘好图样交给船员,要船员到中国之后按照图样定制一套瓷器,可是图样被不小心打湿了,有了波纹。中国工匠拿到图样后,不确定水波纹是有意为之或是无意,可是商船单程就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只能按照图样定制。瑞典拿到瓷器后,非常不开心 ,可当他打开图样一对照,简直惊呆,瓷器上的纹路和图样上一模一样,瑞典被中国工匠的技艺深深折服。
瓷器的成长发展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珍贵的文化传承。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中国瓷器海外各地,广受赞誉。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丰富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凡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器物就叫瓷器。但当今对瓷器的具体定义,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一般人认为,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
,瓷器的胎料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和化妆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体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瓷器拥有远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有曾拍出天价的,但部分国宝级瓷器并不在中国国内。欧美人士在结婚时,便特别喜欢送赠瓷器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