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偶尔会看到一些温暖的铁锈红色表皮的建筑,它的色彩、质感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建筑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所要讲述的一种材料——耐候钢板(人们也常称它为Corten钢板、耐腐蚀钢板、锈钢板等)。实际上,将钢板用于建筑的外表面已有较长的历史了,为提高钢板的耐腐蚀性能,一般其外表面作各种涂装处理如涂漆、搪瓷、镀锌等。从20世纪90年始,许多热衷于追求钢板的自然锈蚀变化效果将未处理耐候钢板直接运用于外墙、顶棚、甚至屋面,钢板在大气环境中,表层逐渐氧化变色,雨水的流淌在钢板表面甚至在与钢板相接的墙体上留下了锈蚀的印迹,形成了一种的效果。自然气候引起的钢板表面的变化体现了时间的印记,建筑如同生命体随着时间而生长变化。这种材料在建筑外表皮的运用可能和西方“工厂废墟艺术”、“垃圾艺术”的出现也有一定关系,它对于传统的设计思想可能是颠覆性的,就如同我国20世纪80年始引进的故意磨白、做旧、甚至磨损的牛仔裤对于人们的思想冲击一样。
耐候钢板制造工艺
耐候钢板一般采用精料入炉-冶炼(转炉、电炉-微合金化处理-吹氩-LF精炼-低过热度连铸(喂入稀土丝)-控轧控冷等工艺路线。在冶炼时,废钢随炉料一起加入炉内,按常规工艺冶炼,出钢后加入脱氧剂及合金,钢水经吹氩处理后,随即进行浇铸,吹氩调温后的钢水经连铸机铸成板坯。由于钢中加入稀土元素,耐候钢板得到净化,夹杂物含量大为减少。
由于耐候钢特殊的质感和色彩,耐候钢在国内建筑、景观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多了起来,体现出了较强的文化、美学以及工程应用的价值,也对引导公众审美意识的改变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