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质检中心检测单位,海南省直辖高强度钢检测机构CMA资质
-
面议
中心现有高、中、初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约100余人,其中教授有16人,工程师27人,硕博士30多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占80%。
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GuangdongIndustrialAnalysisandTestingCenter)作为中国检验检测服务的开拓者和者,是一家集检验、检测、综合评价与技术服务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中心始建于1971年,先后隶属于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2015年12月经广东省机构编制批准成为广东省科学院属下的立二级事业法人单位。基于悠久的历史和行业技术地位,本单位每年服务客户4000余家,完成检验报告超万份。其中为检测机构服务数十家。中心为各领域客户提供检验、检测、培训、鉴定、咨询等服务。服务产品类别包括金属材料及加工产品、冶金产品、矿产品、化工产品、再生资源、高分子材料等。服务能力包括:无机、有机成分分析、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材料的物理性能检测、微观形貌及结构分析、门窗四性检测、欧盟环保(RoHS)指令的有害物质检测、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检测与鉴定、矿物矿产品分析、材料和零部件可靠性和失效分析、无损检测、金属材料综合利用检测与咨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训、材料评价以及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等。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现有高、中、初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约100余人,其中教授14人,工程师27人,硕博士20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占60%以上。中心现有设备120余台套,主要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拉伸试验机、疲劳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摩擦磨损试验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X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直读光谱仪、氧氮氢分析仪等,设备总价值近4000万元。
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凭借研发优势和技术实力,在绿色节能与低碳环保相关工作中,承担了铝合金建筑隔热型材产品节能认证和铝合金型材低碳产品认证项目实施工作,完成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节能降耗科研项目有9项,参与制订的节能与低碳相关的标准或技术文件共10项。该中心在节能工作组织协调、政策法规制定、重大技术推广、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节能监督检查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的《铝合金建筑隔热型材节能性能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推广用获得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金属材料检测评价新技术及应用》推广获得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节能型铝合金导线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节能型高强耐热铝合金导线的工作温度从90℃提高到150℃,载流量相应提高了0.6倍。由此可降低线路建设费用8%,线路损耗等费用降低4%。项目产品已应用于国家重大输变电工程和城市、农村电网增容扩容改造工程,近3年来已累计减少电能损耗约9.54亿千瓦时。《南海绿色铝型材产业标准联盟试点工作》、国家发改委低碳认证试点项目《铝合金型材产品低碳认证》、广东省低碳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碳排放交易体制机制》、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项目《新一代节能铝-合成木复合型材的研发、生产与工程示范》、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隔热型材传热系数测定方法》等项目符合我国绿色节能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在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以市场机制推进节能环保、碳减排、低碳发展规划等多方面为企业、组织机构和部门决策服务,具有的社会效益。
2018年10月29日至31日,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主办的2018年度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年会在安微省合肥市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贾、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如海及行业相关代表800余人出席大会,贾会长对有色行业国内外形势、发展趋势及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对下一步标准化工作作了整体布局;并表彰了2018年度全国有色标委会“技术标准奖”和“标准化工作者”。我中心在过去一年,在标准化工作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得到了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秘书处的肯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中心参与制(修)订的《GB/T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等标准分别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及三等奖5项;技术质量部部长詹浩荣获2018年度“标准化工作者”。同时我中心主持起草的《铝表面纹理转印用纸》标准在此次会议上通过了审定。
2018年11月21日下午,由广州市科技创新指导,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广东省科学院、广州汽车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举办的面向汽车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广州市行业创新成果应用推介会——汽车行业专题”活动在广汽研究院顺利举行。作为广东省科学院院属单位,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有唐维学主任、物测部部长伍超群等四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在省科学院成果推介环节中,物测部部长伍超群作了题为《汽车零部件材料检测服务》的专题报告,介绍了中心各项检测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并就几个典型案例进行了技术分析。图片1在活动尾声阶段的分组交流对接环节中,我中心代表与其他院所、企业代表积极交流讨论。大家就汽车零部件材料检测与评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希望将来能开展相关领域的合作。图片4图片5本次活动是广州地区研究服务机构与大装备制造业的强强联合,也是创新成果应用的对接。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对接活动意义重大、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加快创新资源为广州产业发展服务,促进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转移转化。
耐候钢又名耐腐蚀钢、考顿钢,是介于普通钢和不锈钢之间的低合金钢系列。在自然气候下,耐候钢通过加入铌、钼、磷、钛等耐候性元素,使钢铁材料在锈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层,由于这层致密氧化物膜的存在,阻止了大气中氧和水向钢铁基体渗入减缓了锈蚀向钢铁材料纵深发展,从而提高耐大气腐蚀能力,耐大气腐蚀性能为普通碳素钢的2~5倍。耐候钢在研发初期,是作为一种工业材料被应用到,建筑、船舶、铁路等领域的。美国是早进行耐候钢研究的国家,起源于北美的考顿钢,广泛用于火车车厢,集装箱及桥梁的制作。日本在1955年开始进行耐候钢的研究,并于1967年将候钢用于桥梁建设。中国对耐候钢的研究开始于1960年,1992年10月通车的京广线武汉分局地段,是国内开发的个耐大气腐蚀桥梁钢。虽然中国对于耐候钢的研究不是很早,但也有相当长的历史,目前已是耐候钢生产和出口大国,作为新一代钢铁材料,耐候钢具有的视觉表现力,并且使用时间愈长,耐蚀作用愈,钢板锈蚀产生的粗糙表面使其构筑物更富体积感和质量感。
一、钢结构的特点:1、钢结构自重较轻2、钢结构工作的可靠性较高3、钢材的抗振(震)性、抗冲击性好4、钢结构制造的工业化程度较高5、钢结构可以准确快速地装配6、容易做成密封结构7、钢结构易腐蚀8、钢结构耐火性差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有焊缝连接、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三种。(一)、焊缝连接焊缝连接是通过电弧产生的热量使焊条和焊件局部熔化,经冷却凝结成焊缝,从而将焊件连接成为一体。优点:不削弱构件截面,节约钢材,构造简单,制造方便,连接刚度大,密封性能好,在一定条件下易于采用自动化作业,生产。缺点:焊缝附近钢材因焊接高温作用形成的热影响区可能是某些部位材质变脆;焊接过程中钢材受到分布不均匀的高温和冷却,使结构产生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对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使用性能有一定影响;焊接结构由于刚度大,局部裂纹一经发生很容易扩展到整体,尤其是在低温下易发生脆断;焊缝连接的塑性和韧性较差,施焊时可能产生缺陷,使疲劳强度降低。(二)、螺栓连接螺栓连接是通过螺栓这种紧固件把连接件连接成为一体。螺栓连接分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两种。优点:施工工艺简单、安装方便,特别适用于工地安装连接,也便于拆卸,适用于需要装拆结构和临时性连接。缺点:需要在板件上开孔和拼装时对孔,增加制造工作量,且对制造的精度要求较高;螺栓孔还使构件截面削弱,且被连接件常需相互搭接或增设辅助连接板(或角钢),因而构造较繁且多费钢材。(三)、铆钉连接铆钉连接是将一端带有半圆形预制钉头的铆钉,将钉杆烧红后迅速插入连接件的钉孔中,然后用铆钉枪将另一端也打铆成钉头,以使连接达到紧固。优点:铆接传力可靠,塑性、韧性均较好,质量易于检查和,可用于重型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缺点:铆接工艺复杂、制造费工费料,且劳动强度高,故已基本被焊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