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建基预制钢筋混土方桩规格
-
面议
静压桩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稳桩→压桩→接桩→送桩→检查验收→转移桩机。
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1.挤土效应
预应力管桩属于挤土类型,由于沉桩时的排土作用,使土体结构受到扰动,从而产生挤土效应;施工顺序不当,施工中压桩速率快,沉桩数量太多;布桩过多过密,加剧了挤土效应。防治措置:
(1)为有效降低排土作用,对大面积深厚软土区沉桩或大密度桩基承台,一种方法是采用开口钢桩尖,让部分土体进入到管桩的空心中,以降低挤土效应(但对桩端持力层易软化的泥岩等持力层不适宜);另一种方法是对桩距较密部分的管桩可采用预钻孔沉桩方法,孔径约比桩径小50~IOOMM,深度宜为桩长的1/2,施工时随钻随打,或采用间隔跳打法。
(2)控制沉桩速率,一般控制在1m/min左右。并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宜先高后低。若桩较密集,宜从中间向两侧或四周进行。桩数多于30根的群桩基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打。对挤土效应明显的场地,因严格控制日成桩工作量。
(3)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减少挤土现象;设置隔离板桩或地下连续墙;开挖地面排土沟,消除挤土效应。
(4)沉桩过程中应加强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观测、监护,对靠近特别重要的管线及建筑物处可改其它桩型。同时进行桩土隆起和桩顶上浮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上浮桩进行复打。
2.沉桩时遇到障碍无法继续沉桩
当场地填土层中含有砖头、砼块、石块的建筑垃圾,浅部旧基础,或桩周土土中分布有厚度不大但较密实的砂卵石层,或中、微风化夹层或微风化孤石。若大面积分布(或见孔率很高),应采用其它基础方案。若分布范围小(或见孔率低),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打桩前应对场地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和原有建筑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浅层回填石块,浅部旧基础等障碍物可采用挖土机挖除。当障碍物埋藏较深时,可采用冲孔钻机引孔,或采用钻机将障碍物钻穿,然后在引孔内装入管桩后继续进行沉桩。
(2)当桩已入土较深时,若遇到坚硬密实的砂砾石夹层或强风化夹层(非坚硬的中微风化孤石),桩无法拔出时,可采用小型钻机将钻具放人管桩中间的空洞中钻孔,将障碍物钻穿后继续沉桩。
(3)选用的桩机能量大小应与设计要求、桩径、桩长及地质条件相匹配,即桩机选型、配重应符合施工要求。
3.桩位偏差过大或斜桩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桩的偏位,放线放桩之后,在锤打或压桩前还需再一次复测桩中心位。施工中静压桩机等重型设备的移动,大密度桩的挤土效应,桩尖遇到大直径障碍物时,以及施工中桩身未对齐、不垂直等都容易导致桩位偏差或倾斜。因此施工要采用以下措施防治:
(1)大型静压机的自重加配重总重量大,对场地表层土的强度有一定要求,如果表层土软,静压机行走过程中容易发生陷机,可能将已施工的桩压偏位。为避免造成桩偏位,施工前应对场地表层土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回填石粉渣或铺砂卵石层的方法进行碾压处理,处理厚度不得少于50、cm.
(2)桩过密产生挤土效应密集群桩施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挤土效应,后施工的桩很容易将先施工的桩挤偏位。施工时采用开口桩尖或引孔成桩,降低排土效应。同时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先施工场地中心的桩,在施工周围的桩,桩身挤压偏斜。
(3)当沉桩遇到障碍物时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沉桩;沉桩时发现不垂直应及时纠正,必要时应把桩拔出重打,桩进入一定深度后,不宜采用移动机架进行校正,以免发生断桩,应采取其他措施。
(4)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桩身垂直度,尤其是节桩,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桩长的0.5%、,桩帽、桩身及送桩杆应在同一直线上,尽量减少接桩数量,接头不宜超过3个。沉桩时宜设置经纬仪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校准。
(5)基坑开挖水平位移过大基坑开挖,遇到饱和软粘土时,严禁边打(压)桩边开挖或用挖土机挖土,好用人工挖土,保持桩侧土的高差应少于1m,防止管桩被土的侧压力推斜,推裂或推断。如果基坑开挖采取放坡或柔性支护结构,将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土体的位移必然带动坑内桩产生位移。
(6)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垂直度的控
4.桩身破坏
施工过程中由于斜桩现象的出现或桩端、送桩杆不平整导致桩端应力集中,使桩帽滑落或桩头爆裂;移动机架进行校正桩位、桩身垂直度,导致桩身断裂;遇到坚硬地层(如砂卵石层、中微风化基岩),累计锤击数超过桩身疲劳强度等均易导致桩身破裂,防治措施:
(1)选用桩机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控制桩身的垂直度。施工中密切关注沉桩状态,发现异常要及时分析原因,避免斜桩的发生。
(2)当场地土质密实坚硬,或布桩密集等,应注意桩侧阻力的增高导致沉桩困难,桩尖无法到达预定持力层,实际桩长短于设计桩长的问题,但此时单桩承载力已满足设计要求;或桩尖遇中、微风化孤石将导致桩尖阻力迅速增高导致的沉桩困难。如一味强行施打(或加压),将可能导致桩尖破坏,或因累计锤击数超过桩身疲劳强度而出现桩身破坏。
(3)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桩身原材料的检查验收。施工中发生桩身破坏宜采用小应变等有效的手段检测桩身情况,然后确定处理方法。
静压桩工程的质量控制
一、静压桩施工方法控制
1、施工前应设置测量基线与水准点,基线应设置在不受施工影响处。
2、桩混凝土需达到的设计强度后方可运输进场,起吊时牢固,起吊点符合力学原理要求,在距桩0.2米处设置吊点,吊索与桩之间要加衬垫,起吊时平衡起升,避免碰撞和震动。桩堆放时要按长度分类堆放,堆放场地坚实平整,且承设置在吊点附近距端部0.2米处,堆高不超过2层,两端桩错落长度不大于10厘米。
3、桩的吊点定位,利用桩架附设的起重钩吊桩就位。
4、采用静压法施工,桩架挺杆和桩帽将预应力管桩嵌固,在桩架的两滑道中间,桩位置及垂直度经校正后开始沉桩,桩就位要仔细检查桩身质量。送桩时,应采用钢制送桩器放于桩头上将桩送入。施工时注意送桩器和工程桩对齐,以轴线重合为准则。当工程桩送到设计深度时,可将送桩器拔起,起拔送桩器采用桩架上导向滑轮钢绳上钩子挂好,启动卷扬机,慢慢拔起。
5、当节桩施压到离地面1米时,起吊第二节桩,与底节桩对好并复核垂直度无误后,开始施焊。焊接符合要求后,再施压沉桩,桩顶离地面1米再起吊第二节桩,续施工就位。复核焊接垂直施焊沉桩,直到施工完毕。施焊前先检查上下桩接触面。再复核垂直和上下节桩的同心度,确认无误差或误差很小时再全面焊接。焊缝分两次满焊,焊缝应连续、饱满。焊后应清除焊渣。接桩动作应迅速尽量连续施工。
二、静压桩质量控制要点
(一)质量预控
1、建立质量管理网络,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制定质量评定制、质量奖罚制度、质量例会制度、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2、质量责任制:分工明确,贯彻执行质量责任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做到奖罚分明,责任到人。
3、施工员、质检员、测量员、桩机司机、电工、焊工等施工人员持证上岗。
4、查看有勘察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正式地质勘察报告,供静压桩施工时参考。
5、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施工方案具有针对性,措施具体,施工流程清楚,顺序合理。
6、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包括原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制度;施工过程的检验;施工结束后的抽样检测。
(二)过程质量控制
1、管桩质量,对管桩进行外观检查,尺寸偏差和抗裂性检验。施工现场着重检查砼抗压强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管桩有否明显的纵向、环向裂缝、端部平面是否倾斜、外径壁厚、桩身弯曲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要求,产品质保书、合格证、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和。不合格产品不得用于工程。
2、压桩机传感设备是否完好,桩机配重与设计承载力是否相适应。
3、现场预应力管桩堆放整齐,布局合理。打桩顺序应根据邻近建筑物情况、地质条件、桩距大小、桩的密集程度、桩的规格及入土深度综合考虑,兼顾施工方便。
4、桩部端焊接
桩部端焊接很重要,要检查焊条质量,设备适用完好率。焊完后一定暂停时间,间歇时间超过3分钟为好。
5、垂直度
通常用两台经纬仪、夹角90度方向进行监测。须注意节桩桩尖导向垂直;地基表面有坚硬石块清除,使桩身达到垂直度要求。
6、压桩过程
压桩过程碰到硬土层,不能用力过猛,管桩抗弯能力不强往往容易折断,抬架时也要轻抬轻放。否则一是造成桩身开裂;二是易发生桩架倾斜倒塌事故。
(三)检验(验收)控制
桩基完成后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对管桩质量评定。
1、管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反射波法)测量桩身完整性(桩身评定等级分四类)。
2、管桩高应变动力检测:主要评价桩身完整性和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
3、管桩静力载荷试验:主要检测极限承载力,沉降量回弹后残余变形情况。
4、管桩拉拔试验:主要检测极限承载力。
预应力管桩施工中减小挤土效应的措施
一、设防挤沟
防挤沟应在邻近周边建筑物或道路处没置,以减少压桩桩基施工中引起表层上的水平位移。
二、应力释放孔
应力释放孔设计考虑周围建筑物及道路、管线等分布远近、对变形及沉降敏感性和场地内各公寓楼工程桩的布置密度等影响因素,布置应力释放孔。应力释放孔应填充中粗砂至地面,利肘砂性土的强透水性,及时消散管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
三、预钻孔沉桩
采用先钻孔取土,再静力压桩。具体做法是:选1根比桩径稍细的钢管,并将抱箍千斤顶的夹具改造成网弧形,以夹持钢管。在钢管上每隔30cm水平焊1根钢筋防止下压时打滑。施工时用圆弧形的夹具象压桩一样将开口钢管压下,下压的深度视土的坚硬程度而定。然后拔出,在地面上敲打钢管倒出管内的积土,再下压、上拔,如此反复,使妨碍沉桩的坚硬土层变薄,再行压桩。此时桩会被顿利压下。
四、压桩顺序
在软土区域之中进行密集的打桩活动时,为防止土移,除了要按照从中心朝两段的方向进行外,还要分析所在区域地质状态。大体分析桩的尺寸,要行深层次然后进行较浅显的。对于不一样尺寸的要按先大后小的方向开展。这样可以土层紧密,避免严重的位移现象出现。
五、合理安排压桩进度
在软弱土地基中。沉桩施工速度过快,不但增加超静孔隙水压力值,还使邻近土体因剪切而破坏,增加地基土体变位值,而且扩大了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地基变位的范围,因此沉桩速度要合理。
六、特别注意事项
在开展压桩活动的时候,对于附近的建筑体涵盖那些已经完工的桩基,桩基施工要使用有效的位移以及下沉监测方法来分析。对于桩上浮以及位移等的监测信息要认真的记录,细致的比对。如果桩有非常显著的浮动的时候,表示其挤土效应的不利点已经出现了。这时候要对其细致的调节,比如要放慢建设的速率。
预应力管桩试桩应准备什么
1.承包单位的选择。
一是承包单位应具有承建;
二是承包单位的现场人员应具有技术和;
三是承包单位进驻现场的施工机械、压桩机、桩锤应符合现场的土质、桩径、桩深的要求,所有机械应具有有效的检验。
2.管桩进场的检查及堆放。
管桩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并对桩身、桩头的外观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管桩堆放不得超过2层,应堆放在坚实、平整的场地上,并采取可靠的防滚、防滑措施。
3.打桩前的准备工作。
要复核桩位的轴线、标高准确性:检查打桩机的型号、压力表、配重;检查机械操作的工作环境、供电情况等。正式打桩前,应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地质、质监等有关人员在施工现场共同进行工艺试桩,确定贯入度、持力层的强度、桩的承载力、收锤标准等重要参数。
4.确定压桩顺序。
对群桩承台应考虑压桩时的挤土效应.不同深度的桩基应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同一单体建筑,一般要求先施压场地的桩,后施压周边桩,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压。
5.垂直度的质量控制。
当管桩插入地面和接桩时施工人员要用两台经纬仪或线锤.在两个成90度的侧面观察,调整好桩的垂直度。然后开始沉桩,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在施压过程中,绝不允许用桩机拖桩,以免桩倾斜而影响桩的质量。
6.接桩的质量控制。
管桩对接前应检查上下端板是否清理干净,有无间隙,如有应用薄钢板垫实。焊接时宜两个焊工同时进行,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 6点,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两层,内层焊渣须清干净后方能焊外层,焊缝应饱满连续。为焊缝质量,应冷却8分钟后方可施压,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施打。焊接接桩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7.打桩的质量控制。
打桩时应用导板夹具或桩箍将桩嵌固在桩架两导柱中,桩位置及垂直度经校正后,方可将锤连同桩帽压在桩顶,开始沉桩。桩锤、桩帽与桩身中心线要一致,桩顶不平,应用厚纸板垫平或用环氧树脂砂浆补抹平整,也可用麻袋、橡胶输送带作垫层。
开始沉桩应起锤轻压并轻击数锤,观察桩身、桩架、桩锤等垂直一致,方可进行施工。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打桩应用适合桩头尺寸的桩帽和弹性垫层,以缓和打桩的冲击和均匀传递锤击力到整个端板平面。桩帽用钢板制成,并用硬木或绳垫承托。桩帽与桩周围的总间隙应为10-15mm。桩帽与桩接触表面需平整,桩锤、桩帽与桩身应在同一直线上,以免沉桩产生偏移。当桩顶标高较低,需送桩入土时.应用钢制送桩放于桩头上.锤击送桩将桩送入土中。同一承台桩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打桩时若遇条石、块石等地下障碍物.宜采用引孔解决。
一般预制桩都是空心的,然后再桩芯内浇筑一定高度混凝土并插入相应钢筋,要求钢筋一般深入承台1.2m左右,露出桩截面80cm左右。
后在预制桩上浇筑承台,露出的80cm左右钢筋锚固在承台里面。
桩基础是深基础应用多的一种基础形式,它由若干个沉入土中的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或承台梁组成。
桩的作用是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强的土层上,或将软弱土层挤密实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密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