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炼药系列雕塑张仲景雕塑重庆中医炼药系列雕塑
-
¥1600.00
名医雕塑之李时珍。李时珍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位医学家和药学家,被誉为“药圣”。他出生于医学世家,自幼热爱医学,不热衷于科举,后决心弃儒学医。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33岁时因治好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职务。一年后辞职回乡。《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本草学著作之一。该书收录了大量的中药材和药物,对中国传统药物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的推动作用。历时二十七年编成,全书共192万字,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时珍在医学实践方面也做出了的贡献,深入探究了许多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李时珍曾经担任过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在医学教育方面的贡献显著。他主张让学生深入实践中学习医学,同时也强调医学的伦理和道德标准。李时珍的雕像通常应用中医药博物馆,一些药都得公园和医药学校,以纪念其医学贡献。
名医之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是东晋时期的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科学家。葛洪出身于江南豪族,祖父和父亲两代在东吴都曾任要职。然而,西晋时家道中落,葛洪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葛洪16岁起,开始广览经、史、百家,以儒学。后从方士郑隐学道,深得郑隐器重。西晋太安二年(303年),因破石冰有功,葛洪被大都督顾秘任命为将兵都尉,后迁伏波将军。起义平定后,葛洪弃戈释甲,隐居山林、服食养性。东晋开国后,赐爵关内侯。咸和(326年-334年)初,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令。但赴任途经广州时,刺史邓岳表示愿供其原料在罗浮山炼丹,葛洪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修行炼丹,著书讲学。《肘后备急方》是葛洪在医学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书中搜集了许多急症的药方,特别强调灸法的运用。葛洪还创制了许多新药方,如治疗狂犬病的地黄散,以及治疗各种寄生虫病的方剂。此外,他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疾病,如恙虫病、疥虫病等,并对它们的描述准确。葛洪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术,撰写炼丹著作,成为炼丹史上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其著作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化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葛洪一生著述颇丰,其医学和炼丹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肘后备急方》等著作至今仍被医学界所推崇,其炼丹术也为后世炼丹家所借鉴。葛洪以其的才华和贡献,被后世尊为医学家和炼丹家。
名医雕塑之钱乙。钱乙,字仲阳,生于公元1032年,逝于公元1113年,是北宋时期的医学家,尤其是儿科医学的代表。钱乙字仲阳。祖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定居地东平郓州(今山东省郓城县)生活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1032~1113年)。钱乙被誉为宋代的儿科医学家,更是中国医学史上个的儿科,有着“儿科之圣”和“幼科之鼻祖”的尊称。专研医道,对儿科医学有深入的研究和到的见解,特别是在小儿体质学说、四诊合参重望诊、五脏辨证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贡献。医术高超,擅长治疗小儿疾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能够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其著作《小儿药证直诀》详细记录了23种病症的病理现象及许多方剂,其中包括至今仍被临床广泛使用的名方,如六味地黄丸等。该书比欧洲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三,是世界上现存部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