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大图

战国珍罕环钱——共屯赤金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商品详情

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时铸。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 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5 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

6 东周、西周(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7 共屯赤金(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共屯赤金,乃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前3世纪)魏国所铸之币。其主要流通三晋地区,圆孔,面无廓,背平,为早期圆孔圜钱。而圜钱则是由刀布向圆形方孔钱过度的阶段性产物。据考,该钱钱文“共屯赤金”之“共”为地名,其地在今河南省辉县,“屯”与“纯”通,“赤金”即铜,面文四字可译作“共地所铸纯铜货币”。 

清代江标《古泉拓存》中曾刊载一枚“共屯赤金”圜钱拓本,为江氏藏品。李佐贤之《古泉汇》亦刊两品钱图,其中一品为李氏所藏。戴葆庭之《足斎泉拓》刊载一枚,乃沈子槎藏品,此珍泉已入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泉家郑家相云:“此种圜钱今世流传甚少”,为中国历代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共屯赤金”圜钱,文字饱满洒脱,形制规范,品相,极之大珍品。


识书相。展目本品,虽锈较重,然文字仍较为清晰可辨,对比谱录,可识其“共屯赤金”四字,类大篆的典型战国文字,环读读序。可见该四字笔划纤细,书写率意,凸显古朴之感十分鲜明。比对谱录之拓,亦是无异无邪。故无需详表,品文识书,本品书相自然开门。

    观铸相。不难看出,本品铸制规整,直径为40.5毫米,重约12.40克,厚薄适中(圜钱的基本厚薄特征不厚也不薄),类折十型大小。其面文字笔划较为纤细深竣,鼓凸自然有度,钱肉地章平整,圆形规矩,中间穿孔略见变形,乃圜钱常规。本品穿轮干净,外缘铸柄处已经修整,仅存微凸可辨。其背亦是平漫而平整。无需赘述,本品铸相自然,可谓其时官炉所铸,其门可开。






察锈相。辗转本品,其出土较早,锈相生熟之间。但见其锈色绿耳偏蓝,锈色较为丰富,深浅不一,裹缚钱体,分布极为自然。其中,锈痂成皮结壳,层层叠嶂紧缚,测其皮壳锈质,则是坚实不糟,可抗刃击。薄锈之处,更可见包浆黝黑,滋润熟老。辩其材质,青铜质地鲜明,铜色熟旧凸显。毫无疑问,本品锈相,耄耋真实,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伪作不可得之,其门洞开矣。

    无需详表,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本枚“共屯赤金”圜钱,三相一材,皆无异无邪,开门见山,毋容置疑之。正如主流泉谱所言,共屯赤金圜钱,数年之前就已经发现数枚,亦见有过上拍或公展,其存世量虽然不如当初授予五十珍爵位时那么珍罕,然在今天来看,此钱仍然是战国圜钱中的品种,难得一见,故其收藏价值仍是颇为高企矣。


下一条:镇江回收加工中心镇江回收加工中心(镇江加工中心回收中心)
深圳市乾龙国际艺术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战国珍罕环钱——共屯赤金”详细介绍
深圳市乾龙国际艺术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主营:钱币,字画,瓷器,杂项
联系卖家 进入商铺

私下信息

进店 拨打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