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大图

送拍仿宋元诸家山水四屏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商品详情

张崟(1761-1829),字宝厓、宝岩,号夕庵、夕道人,又号樵山居士、观白居士等,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善画花卉、竹石及山水,山水画能脱离四王窠臼,另僻蹊径,尤善画松,有“张松”之时誉。画风较细密,色彩雅致。从学者较多,有京江派(又作丹徒派)之称。著有《逃禅阁诗集》。
江南得君画 片纸如珍获
——读张崟《仿宋元诸家山水》四屏 清代的统治者,自康熙以来,为巩固封建统治,对封建士大夫实行两手政策,一面兴文字狱,一面开博学宏词科,在绘画艺术上,则以“四王”为,形成了以“南沿石谷,北仿麓台,家家一峰,人人大痴”的因袭摹古风气,而张崟先生自云:“家自我法,未尝一宗娄东”。并了京江画派,自成一格,被后世鉴藏家誉为:“筝笛耳喧,云和鼓”。
张崟,字宝岩,号夕庵道人、樵山居士、观白居士等,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祖籍江西,明代嘉靖间迁居镇江。在嘉、道间的画史上,画名已传遍大江南北,他与浙江的潘本山,安徽的邓石如,常熟的洪亮吉等名家相交莫逆,镇江的潘恭寿兄弟、顾鹤庆、王文治都是他至友,远在京师的翁方纲、法式善等也都幕名求画,对他的艺术十分赏识和推崇。当时从张夕庵学画的,或受他影响,继承他的画风的有数十人,遍及江南江北一带,其中较有成就的弟子有几谷、徐妙庭、郭琏、郭瑚、陈泳、殷娘、曹沂以及他的儿子张深等。 此作共计四屏,绢本设色绘就,纵138厘米,横42厘米,据题记可知,“癸酉年”即嘉庆十八年(1813),时年作者52岁。在镇江博物馆馆长陆九皋先生的研究下中,把张夕庵的艺术分为三个时期:个时期为:35岁以前,主要是他学习临摹前人的阶段,现存的张夕庵绘画,尚未发现有乾隆年款的作品。第二个时期为:从35岁至50岁,是他在努力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致力于创作实践和创新的阶段,有《三山赠友图》、《南山送别图》、为伊秉寿所画《秋水园图浓》等作品,表明他的艺术面貌已基本形成,题材多来自现实,画法已自成一格。第三个时期为:50岁至69岁,是张夕庵艺术的成熟期,形成了沉郁浑厚,用笔浓重的特风格。
此四屏为张夕庵成熟期的之作,作品题款皆谓学宋元诸家之长,实则“脱其胎形”,“家自我法”,整体四屏的画工严谨工整,层次分明,树木山石多以写实为主,在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加工。仿赵千里《竹深荷静》一屏,远山云雾缭绕,施以青绿渲染。中景竹林清幽,箫音戚戚,高士对弈,童仆泛舟。近景柳荫垂岸,渔船停泊,煮茶品茗,气象万千,整幅作品极赋有高士隐逸气息。仿钱舜举《游山图》一屏,高士临流雅集,庙宇树木掩映,工笔重彩绘制,用色厚而不腻,妍而不俗。深得唐人青绿法之三味。仿李营丘《寒林图》一屏,千岩万壑均以白描钩勒在加披麻、雨点皴染,树木屋宇皆设色精研,出人意表,中景屋宇似有似无,使人有“行到水深处,坐看去起时”之感。仿江贯道、赵孟俯《水村渔乐》一屏,“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树木挺拔俊秀,细笔钩染绿树红叶,千错万攒。童子牧牛、樵夫捕鱼、慈母教子,每一段景观,又各成一画。整幅作品生气盎然。
清人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上评论:“宝岩画余见戴晴风雨都有景色可餐。”观此四屏真可谓秀色可餐也。张夕庵在《古木寒山图》中题道:“攻书画以能事为下,气韵为上,气韵出于胸次。”“有气则有韵,无气无韵则为陶犬木鸡”在他看来,绘画技巧和气韵相比,技巧是第二位的,更重要的是要领会古人的精神实质,此四屏以气韵取胜,技法融古开今,真可谓清人法式善评夕庵先生语:“江南得君画,片纸如珍获

下一条:长治沁源县卡斯罗养殖场
江西集古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送拍仿宋元诸家山水四屏”详细介绍
江西集古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主营:古玩鉴定瓷器字画
联系卖家 进入商铺

画风较细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