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六年王永盛银饼
-
面议
咸丰六年(1856年),上海道以王永盛、经正记、郁森盛三家沙船商号的名义,用简单 的 物理 传动装置及手工 打字银币,币上只有文字,标明铸造的银炉、工匠名字和成色重量、发行时间、商号名称。
上海银饼有一两,正面为年代、地名及制作商号,背面为银匠姓名及重量。数量较一两少见。上海银饼一共四种样式,有不同版别,郁森盛发行的银饼有丰年、平正、王寿三种、王永盛发行的则只有万全。
咸丰年时沪市通行的西班牙本洋在产地墨西哥立后来源锐减,本洋兑换汇率远超过所含银价行情。1856年11月29日英文《北华捷报》报导:上海道除推行鹰洋外采粗制壹两重银饼来流通,“但对商业则不会发生影响,因为每月只能生产三千枚。”泉界首见关注此事的是早年来华,协管墨海书馆而热衷收藏中国钱币的英国人伟烈亚力,他在1857年底以“大清国硬币”发表于上海文理学会,并登次年会刊上,提到“当伪品混入流通后,对新币的信心迅即消失,目前已经很少出现,只能在收集的情况下找到。…”另位创办上海家西式医院仁济医院的英国传教士兼医师雒魏林于1861年伦敦出版的《在华医药传道纪事》书内叙述上海银饼在制造及流通的情况:…这种银饼因质软不经用,制作程序繁杂,在交给民众后无论数量多寡,即被回炉溶化成传统银锭,其结果就是停产。银饼圆胚是逐一秤重,过轻或太重都立即回炉,合格则用锤打平并用锉刀修整,然后送去压印…。
上海银饼在一百五十年前发行,虽然仅仅是昙花一现且无实质影响,但它是中国商埠重镇上海地区早自制的银元,也是中国现存早以两为单位的银元,具有特殊的历史性意义。此银饼由号商所造,号商即沙船商,从事沿海运输,对上海港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作用,同治年成立轮船招商局后开始没落。上海银饼因制作方法简陋,一经发行赝鼎百出,以致信用失墬,旋即宣告废止,多数回炉铸锭,因此存世量极少。全套共六枚,计壹两四种五钱两种,由郁森盛、王永盛、经正记三家号商发行及平正、万全、丰年、王寿四名工匠造,其中以“商王永盛,匠万全造”为。
由于这种上海银饼只流通了半年,流通范围狭小,所以现在存世量极其稀有,十分,实为银币中的珍品。
集范围
1:瓷器:高古瓷、明清瓷、明国瓷等
2:玉器:上古玉、高古玉、明清玉、现代籽料、等
3:书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4:杂项:翡翠,青铜器,鸡血石,紫砂壶,牙雕,田黄石,印章
木器,古钱币等
更多资讯:Tel: 熊经理 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