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窑简介
-
面议
宋代五大名窑 分别为:钧窑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中国五大名窑正式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事实上,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是与瓷器不同的种类,所以说,五大名窑的到来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
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辉煌时期,中国五大名窑的出现,正式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而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五大名窑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
一、钧窑
背景: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今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
窑址:河南省禹州市(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有名,烧制各种用瓷。
器形:钧窑烧制器形有罐、双系壶、花口瓶、葫芦式瓶、三足盘、腰鼓等,而以壶、罐为常见。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
特点:
1.窑变,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还有窑变。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构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
2.蚯蚓走泥纹,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天然活动以加添裂纹,出窑后构成有规则的活动线条,十分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二、汝窑
背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
窑址: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
器形: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多拷贝古代青铜器样式,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特点:
1. 汝窑瓷器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
2. 汝窑瓷选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纤细的支钉痕迹。传世作品: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汝窑天青釉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等。
三、官窑
背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官府经营的瓷窑(也泛指明、清时期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
窑址:具体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器形:宋代官窑器型多仿古,除碗、盘、碟、洗等日用器皿外,还有仿商周青铜器的尊、鼎、炉、觚等陈设瓷和祭祀用礼器。
特点:
1.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为盛行。
2.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
3. 宋代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为了做出区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4. 北宋官窑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一样发作的效果。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宝贵。
5. 南宋官窑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釉面乳浊,多开片,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
四、定窑
背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
窑址:河北曲阳涧磁村及东西燕村(在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为民窑,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到南宋后,定窑工人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
器形:在唐代以碗为主,宋代则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
特点:
1. 定窑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定窑是继邢窑而起的白瓷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烧造白瓷的窑场。
2. 定窑胎薄而轻,质坚硬,色洁白,不太透明。
3. 定窑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这是定窑产品的特征之一。
4. 造型,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印花以花卉为主,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讲究对称,工整素雅的白釉印花定器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简洁,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一格。
五、哥窑
背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
窑址:其窑址也未发现。
器形: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特点:
1. 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2. “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
3.在宋瓷五大名窑中,哥窑与官窑类同,也有紫口铁足,也有开片,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有瓷器想出手的请联系征集部负责人: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