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汉五铢钱的历史考证及五铢钱价位及收藏
-
面议
2019年汉五铢钱的历史考证及五铢钱价位及收藏 联系人:蒋经理
据《汉书》记载,武帝时期铸造过三种五铢钱。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此时是允许各郡国铸钱,《食货志》讲:“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故又称之谓郡国五铢,或元狩五铢。至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因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所以“令京师铸官”铸赤仄五铢,并规定“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这就是赤仄五铢。至元鼎四年,因“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从此全国铸钱统一于三官,货币到此时真正达到了统一。
近些年来,学者通过武帝时期的五铢钱范对五铢钱进行了断代研究。陕西省博物馆所藏五铢钱泥范母上有“巧一”、“官一”等铭记,被认为是上林三官中的“技巧”、“锺官”的简称,此种范母可能是上林三官的遗物。其五铢钱的五字较瘦,交股呈略弯曲形,这大概是上林三官钱的特征。另外,在山东济南汉东平陵故城及河南洛阳出的五铢钱石范,钱范上的文字比较矮胖,五字书写各异,有的交股是直的,有的则弯曲程度很大。同一块石范上有几种不同的写法,这是因为石范全凭手工刻成,所以写法不一致。这正反映了早期阶段铸钱技术的不成熟。而铜范或泥范母,则可用戳印方法制成,所以字体比较一致。因此,将这些地方上所出的早期石范定为各郡国铸钱用范,应表现了郡国五铢的特点。
根据上面的钱范和范母,就大致可以辨别武帝时期郡国五铢和上林三官五铢的差别了。一般来讲,郡国五铢钱文比三官钱较大,宽且矮,显得比较肥胖。五字交股有直线的,也有弯曲较大的。铢字的金与朱间距较三官五铢分离较大,金字旁较矮,并且不甚清晰;金字头为三角形且显肥大,几乎成等边三角形;金字四点较小;朱字上下方折,并且上部和下部高度几乎相等。三官五铢钱文瘦高,五字交股略弯曲,明显瘦高;铢字的金与朱间距甚小,金字旁还是不清晰,金字头略变小,三角形的底边减短,四点较郡国五铢略长;朱字上下方折,但上部短,下部长。
五铢钱的出现,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又一次重大货币改革,这种钱已趋向成熟,面、背均有外廓,穿孔背有廓面无廓,而在五铢钱尚未出现以前的三铢钱,有些面背均无内外廓,因此容易被盗磨,即被人磨取铜屑另行铸钱谋利。而五铢钱的铸行则大大避免了这些弊端,这一的形制是经过长期的探索才逐步完善的。五铢钱版式复杂,种类繁多,按历史顺序就有“赤仄五铢”、“三官五铢”、“宣帝五铢”、“更始五铢”等等,特别是六朝期间,所铸五铢钱更多,连古泉家也难以穷极,而且历代经常有新品种出土,仅《古泉大辞典》就列举四十多种,若按笔画互异来细分,远远不只此数,许多藏家把五铢钱作为一个单的系列来收集。五铢钱常有批量出土,以西汉五铢和东汉五铢较为常见。一般说来西汉五铢厚重,做工精细,而东汉五铢往往轻薄,做工粗劣,就其价值而言,一枚普通的东汉五铢几元钱就能买到,而西汉五铢则在十元以上。因版别不同价格也相差甚远,“四决五铢”、“四出五铢”“鸡目五铢”价格在五十元以上,“永安五铢”和“常平五铢”目前价格已超过百元,“传形五铢”(错币,俗称反五铢)价格在几百元不等,一些特殊版别的五铢钱价格在千元、几千元、甚至万元之上,金质五铢则是藏家难得的艺术。这众多的版别无疑给收藏投资者增加了集藏难度,但也为他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2019年汉五铢钱的历史考证及五铢钱价位及收藏 联系人:蒋经理
2019年汉五铢钱的历史考证及五铢钱价位及收藏 联系人:蒋经理
2019年汉五铢钱的历史考证及五铢钱价位及收藏 联系人:蒋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