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瓷器价值不菲
-
面议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对于景泰蓝大家有很多误解,多数学者倾向于元代传入说,认为掐丝珐琅工艺约在13-14世纪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在晚明至清代甚至民国,古董行业一直错误的认为景泰蓝是景泰年间烧造的。”
马未都说,“我们看现在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的景泰蓝工艺品,这几件在以前分不太清的时候都给归到了明朝,其实这种高足、长足的制式的器具,都是南宋到元朝很流行的造型。”
现在国外的博物馆也藏有很多景泰蓝,如大英博物馆藏宣德年间的掐丝珐琅龙纹大罐。此外,景泰蓝也作为见证友好关系的重要的礼物,如掐丝珐琅永乐西番莲僧帽壶(西藏博物馆藏),就是当年宫廷赏赐给西藏的。
明朝景泰皇帝7年的政治生涯中留下名垂青史的艺术品就是景泰蓝。但是许多“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器是由元代或明初的旧器拼配、补配、改款、加款后重新制作而成。到了晚明江南富庶,人们追求美物。此时的景泰蓝梅开二度。景泰蓝数量增加,质量下降,式样有所创新。
康熙时期创烧了不同材质的珐琅艺术品。康雍两朝不见带款景泰蓝,仅见台北故宫清雍正掐丝珐琅凤耳豆刻“雍正年制”无框双行宋体字款雍正带款的一个。到了乾隆年间,景泰蓝数量急剧增加,品种也更加丰富,质量。出现仿古类,实用类,创新类等。
“景泰蓝制作工艺复杂,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景泰蓝有一百多道小工序,六道大工序,这不可能一个人都会,所以我们是找了一个团队在做。我们做了很多个了,但是后能过关的不多,今天拿的这个与原物有百分之九十九相似,稍微做旧一点儿基本可以乱真,这个东西是不能批量生产的,做这个很难,投入的时间了精力都超出我们的想象。”马未都说。</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