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如一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中介服务人员
-
≥ 1件¥320000.00
心口如一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中介服务人员
心口如一是一句中国成语。出自《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心口如一’”。意思是,做人须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好的人品,更要心口如一,那种通透感,让人心生仰慕。
宋朝的文学家晏殊,14岁时,作为“神童”参与殿试,与1千多名进士一起参与考试,晏殊的成果很好,第二天复试,晏殊看过标题之后说:“这个标题,我十天前就做过,草稿还在,请给我另外出一个标题吧!”结果,晏殊按照新标题当场交出了一份答卷。考官们非常赞赏他的诚笃,不偷巧,将来会是个栋梁之材,所以破格任用了他。
假如晏殊不说出自己从前做过那个标题,他人也不会知道,可是晏殊却没有那样做。他为人诚笃、言行一致、心口如一,人前人后一个样,所以赢得了信任和尊重,他的美德为世人传诵。
相同,一个人假如内心不胜,会影响魂灵的纯度,就像有些人在利益面前极尽媚态,回身就得意忘形,时间久了,内心的狡邪不经意就流露出来了。《古代笔记小说选》中有一个小故事,说唐代的工部尚书裴佶,有次去看望其姑夫,那天裴佶正好遇见姑夫上朝回来,并且满脸肝火,口中还骂道:“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话还没说完,家丁就传崔昭来访,他大怒,拿起鞭子就要抽打看门人,骂他不该通报:这种人还来拜访我,简直是对我的侮辱。
但当即又停住,好久,才慢慢而出,但肝火未消,“束带强出”。谁知,出乎我们意料的事,不久从会客厅里边却传出上茶,继而传出购置酒菜,并且要的,接着又传出:快给昭剌史大人的马预备草料、家丁备饭的指令!为什么样会呈现如此大的反差,裴佶的姑妈也惊讶地问:“前何倨而后何恭也”?或许是其时误解了崔昭剌史大人?等送走客人进入大门之后,“面有得色”的裴佶姑夫从怀里拿出“一纸”,原来是“昭赠官绢千匹”,才使这位权高位重的大人,人格和人品在面临考验时竟变换得如此之快!
宋·王安石《周公》中说,夫正人之不骄,虽暗室不敢自慢。品行好的人,从不放纵自己,哪怕自处一室,也不懈怠。心口如一的人,不时处处用较高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不阳一套、阴一套,大庭广众之下不苟言笑,背后无人之处胡作非为。文天祥在《西涧书院释菜讲义》中对言行一致,心口如一也做了概括:力行七年而后成,然则元城造成一个言行一致,表里相应。就是说,阅历七年的严格的言必行,行必果,造就了一个言行一致,心口如一的良好形象。
现代作家汪曾祺一生为人为文,都向真向善,对生活有一种宁让它负我,我不负它的真情。他心口如一,尊重所有的人,他曾在《牙疼》里记叙过这样一件事:我正要出剧团的门,大门“咣”的一声被踢开,正摔在我的脸上,我其时觉得嘴里杂乱无章,吐出来一看,我的上下四颗牙都被震了下来,假牙也断成两截。
踢门的是一个翻跟头的武戏艺人,没有文明……他直道歉:“对不住,对不住。”我说:“没事儿,你走吧。”对这么个人,我能说什么呢?他又不是有心的。他气愤,却不咬牙切齿,用己心暖人间,包容丑,涵化恶,那种人品的力量才让他的文字具有特的魅力。
心口如一,是修己慎的结果,更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她不仅是一种人生境地、涵养,也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更是一种情趣,一种自律精神,一种坦荡。“行不率则众不从,身不先则众不信”,“正人修身,莫善于诚信。夫诚信者,正人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
这是对诚笃守信,心口如一的认知。作为一名有思想者,心口如一就如春日的清风、夏日的阳伞、秋日的金风,冬日的暖阳,使人信赖,让人踏实,让人感动,也会为我们的工作供给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