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上除了龙,还有什么?
-
面议
中国素有“衣冠之国”的美称,
在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
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
和丰富的美学意蕴。
其中龙袍就是中国古代
集工艺、材料,以及人文思想
为一体的服饰代表作。
如有藏品需鉴定或出手,请联系:
它不但形制、颜色非常讲究,
就连衣服上的花纹,
都规定得极其详尽,
其中的当属“十二章纹”。
在出土的实物中,明定陵神宗皇帝朱翎钧的龙袍是早带有“十二章纹”的实物。这件“缂丝十二章纹衮服”出土时,衮服上带有绢制标签,上写“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衮服”等字样。
明神宗
衮服除了十二团龙纹之外,两肩还织有日、月;背织星辰、山;两袖饰华虫;前后襟团龙两侧织有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种纹饰,共列十二章纹。
明定陵十二章纹衮服
明代洪武十六年出台的章服之制中记载:皇帝衮冕“玄衣黄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绣于裳”。
博物馆复制出的明定陵十二章纹衮服
此衮服与明制符合,是的珍贵历史文物。衮服开棺后迅速氧化,出土时面料已呈深驼色,各色图案均有破损,但仍可见其概貌。博物馆根据破损的十二章纹衮服的式样和纹路,复制出了一件完整的明定陵十二章纹衮服。
十二章纹的寓意
十二章纹具体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种图案,各有不同的寓意。
“日”即太阳,
太阳当中常绘有三足金乌,
这是汉代以后太阳纹的一般图案。
取材于“日中有乌”、
“后羿射日等一系列神话传说。
“月”即月亮,
月亮当中常绘有蟾蜍或白兔,
这是汉代以后月亮纹的一般图案。
取材于“嫦娥奔月”等优美的神话传说。
“星”即天上的星宿,
常以几个小圆圈表示星星,
各星星间以线相连,
组成一个星宿。
“山”即群山,
其图案即为群山形,
代表着稳重性格,
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龙”为龙形,
是一种神兽,变化多端,
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地
处理国家大事和对人民的教诲。
“宗彝”即宗庙彝器,
作尊形,
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
通常是一对,
绣虎纹和蜼纹,
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
“华虫”按孔颖达的解释,
即是“雉”,
“华虫者,谓雉也……
雉是鸟类,其颈毛及尾似蛇,
兼有细毛似兽”,
象征要“文采昭著”。
“藻”即水藻,
为水草形,
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
“火”即火焰,
为火焰形,
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
火炎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
“粉米”即白米,
为米粒形,
象征着皇帝社稷给养着人民,
安邦治国,重视农桑。
“黼”是黑白相次的斧形,
刃白身黑象征皇帝做事干练果敢。
“黻”是黑青相次的“亚”形,
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
知错就改的美德。
十二章纹的色彩
十二章纹的色彩,根据典籍,大致如下:日用白色,月用青色,星辰用黄色,山龙纯青色,华虫纯黄色,宗彝为黑色,藻为白色,火为红色,粉米为白色。这样就有白、青、黄、赤、黑五色,绣之于衣,就是五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