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大图
商品详情产品参数

在中国古代瓷器中,元青花瓷器称得上是特殊品种,而就古代瓷器造型而论,梅瓶的优美程度可以说天下造型,元青花梅瓶恰恰是一种既特殊又有魅力的品种。可以认为,在现阶段几乎没有哪一种中国瓷器像元青花瓷器那样,能吸引如此之多业界内外人士的关注,并且拥有数量庞大的收藏者和爱好者。

一、元青花瓷器的发现与认识

元世祖忽必烈继承父祖成吉思汗的基业,改蒙古为“大元”,了世界历史上地域辽阔的帝国。在蒙古人尚白、尚蓝习俗的推送下,“苏麻离青”这种青花钴料源源不断地从波斯运抵景德镇,为青花瓷的烧制带来了前提。所谓青花,就是在绘画时使用加入氧化钴成分的颜料,烧成后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由于使用钴料,所以具有着色力强、色彩鲜艳的特征,而且在烧制过程中,窑内的气温变化对其影响较小,烧成可能性较大,并且呈色稳定。


图一 元世祖像

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距今已有超过650年的历史。元代许有壬《至正集》卷九“马合马沙碑文”载:“西域有国,大食故壤,地产异珍,户饶良匠。匠给将作,以实内帑。”此文献揭示当时的浮梁磁局有波斯的工匠参与瓷器的烧造,提供重要的支持,并在当时中国陶瓷生产雄厚的技术基础之上,让青花瓷器大放异彩,各地民窑逐步退居次要地位,景德镇从此成为瓷都。广交藏友 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邵先生,《18伍》 《9伍六9》 《九四伍3》

历史上虽然没有关于元青花的记载,世人对元青花瓷器的认识,始于珀希瓦尔·大维德爵士收藏的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这一对青花云龙瓶造型恢宏,胎釉精良,纹饰丰富,层次分明,青花秾妍夺目,不同于后来使用的国产青料,含锰高含铁低,元代从伊利汗国波斯地区(伊朗)输入的苏麻离青钴料,含铁高含锰低,这使堆积青料厚重的地方会出现黑锈斑,这也是辨别元青花的特征之一。此对瓶绘画生动流畅,云龙气势磅礴,其高度为目前所见元青花瓷器之,而其六十余字铭文尤具史料价值,数十年前,正是该瓶铭文的发现与认识开启了元青花研究的序幕。


图二 元青花龙纹象耳盘口瓶

这对瓷瓶原供奉于北京智化寺,上世纪20年代,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赉熙带着这对瓶子来到琉璃厂,请当时古玩行的高手掌眼并打算出售。遗憾的是,这对珍贵的文物被当时几乎所有的高手认为是赝品,而拒之门外,可见当时人们对元青花还是一窍不通。终这对象耳瓶,被英国的一位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大维德爵士收藏。

这对云龙纹象耳瓶,终出现在伦敦。引起了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霍布森的注意和认可,他于1929年发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一文,介绍了这对带有元至正十一年纪事款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但是,霍布森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当时学术界很大的反响。1952年,美国弗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波普博士,发表了《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耳托布卡普宫所藏一组中国瓷器》;1956年,又发表了《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国瓷器》。波普以大维德收藏的这对瓶为标准器,对照土耳其和伊朗两博物馆收藏的几十件与之风格相近的中国瓷器,将所有具有象耳瓶风格的青花瓷定为14 世纪青花瓷。从此,元青花受到全世界中国古陶瓷学者的重视和认可。中国学术界将这种类型的青花瓷定名为“至正型”元青花,这对瓶也被称为“大维德瓶”,成了公认的“至正型”元青花断代标准器。

而大众开始了解苏麻离青,认知元青花,得益于2005年7月,伦敦佳士得拍卖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所起到的震撼作用,因为成交价合2.3亿人民币,当年价值约两吨黄金。


图三 元 14世纪中期 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直径33cm

二、元代梅瓶的造型和特征

历史上,各大窑系都有生产梅瓶,如果以造型的优美程度做评判,梅瓶可以算是中国瓷器的造型。“梅瓶”这种器形得名比较晚,它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这跟宋代的讲筵制度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图四 宋代影青梅瓶

元代窑场几乎都是在宋代基础上继续生产,因此元代的梅瓶也大都是承袭宋制,继续烧造,并不断进行改良与完善。其中,“瓷石 + 高岭土”的二元配方被创造出来,导致青花器物的胎体厚重起来,造型也趋于饱满与厚实,胎质疏松,胎色也呈现黄、灰的色调,乳浊感强烈,底釉也划分出青白和卵白两种形态。而且为了提高产量,元代梅瓶在成型工艺上进行了变革,若干年来,所看到的所有元代浮梁瓷局烧制的梅瓶全部都是分段制坯,再粘接成型的。这种工艺相比宋代的拉坯成型而言,技术更为简单,不过,由此也产生了造型特征的变化。如,为了坯块粘接牢固,胎壁的厚度增加了,因而整体略觉厚。另外,宋代工匠拉坯时顺势卷口翻边的技术自此失传了,取而代之的,是模具制成的平整厚实的梯形口沿。采用模印坯块成型后,元代梅瓶的肩部可以做得比宋代梅瓶更加饱满,如果从很多大梅瓶的斜上方观察,其肩部十分挺拔。另外,模具印坯还催生出梅瓶体态的新形制,那就是八方或称八棱的样式,这种瓶体形态依靠宋代拉坯技术是无法实现的。


图五 元代晚期 卵白釉梅瓶 香港私人收藏

从现存实物来看,元青花梅瓶的装饰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方式:种单纯的彩装饰,是元青花装饰的主流。这里分两种情况,一是白底蓝花,为普遍,有学者对这种装饰方式的具体笔法进行了分析,全面归纳出点、画、搨、染四种笔法;二是蓝底白花,即白底蓝花的反向做法,与青花一样以钴土矿为呈色剂,但蓝釉的钴料融化在釉中,与青花直接在釉下用钴料绘纹或饰地不同,色调相对深艳浓重。

扬州双博馆所藏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应是元代梅瓶之,事实上,由于早期对元代瓷器缺乏研究,当时文物商店收购时误定此瓶为清代瓷器,于是长期置于店内并未给予重视。后来扬州博物馆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先铭先生、南京博物院王志敏先生两位古陶瓷鉴定,一致确定此瓶为江西景德镇窑元代蓝釉瓷器。终,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经国家文物鉴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此类梅瓶传世只有三件,另两件,分别在法国吉美博物馆和北京颐和园。通过图片对比不难看出,元代梅瓶造型和艺术表现方面,白底青花云龙纹梅瓶和国宝级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造型上看,它将丰肩修腹的弧线斜收至胫部时,又以弧线外撇至底边,这样的梅瓶肩部显得更加丰满,而且整体感觉修长美丽,具有的艺术美。梅瓶大腹径与高度的比值近似于黄金比,工匠们在长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不断发现并创造着美,这种比例并不是他们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一种“技进乎道”的境界,单单欣赏如此比例的器型便是一种的享受。


图六 扬州博物馆藏,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图七 (1)法国美博物馆藏品 (2) 北京颐和园藏品

三、元代梅瓶上龙纹的艺术特点

在中国文化中,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人一直以龙的传人而自居,瓷器上的龙纹也是丰富多彩,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元代龙纹特色很鲜明,元龙纹龙形蜿蜒细长如蛇,头比身躯小,头呈扁长形,上头鼻梁前端有尖挺形和平整形两种,平整形鼻尖两侧有龙须,但是很短,尖挺形则无。龙张口,露齿,吐舌,额头高凸,两眼凝视前方,角和发朝向后方,龙角与鹿角相似,背脊朝上状如火舌,四足肌肉结实,关节弯曲,爪张而有力,有三,四,五爪不等,五爪。尾部渐细而尖,也有少数火焰状尾,一部分龙纹腹部呈环节状,犹如蛇腹,鳞片有多呈鱼鳞状,网格状,胸部和身躯间绘有火焰状条带纹。《周易·乾卦》有云“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是大吉之兆,也是帝王的化身,象征着权势、富贵。元朝至元二年(1336年)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是龙纹终变成封建帝王象征的开端。


图八 中国国家博物馆 元青花云龙玉壶春瓶


图九 镇江博物馆藏 元代金坛窖藏青花云龙纹罐

此品为元青花梅瓶的经典造型之一,公私典藏所见装饰云龙者更是寥寥可数,至为。瓶小口、卷唇、短颈、溜肩、鼓腹敛胫、浅圈足外撇。器身用进口青料绘彩,浓艳明丽,有铁锈斑。肩部四周绘如意云纹,腹部绘三爪云龙纹,行龙昂首挺胸,张牙舞爪,腾云驾雾,气息豪迈雄劲。整器造型端庄典雅,胎质细腻微黄,有火石红,釉色光润泛青,花纹精细生动,是元青花中的精美之作,成对出现实属。

梅瓶主题纹饰为云龙图,行龙神态生动,龙鳞画法与戴维德爵士所藏至正十一年铭大瓶的鳞片十分相同,绝非常见的交错网状画法,而是一丝不苟地由细笔勾绘而成的致密小鳞片,可见绘画者用心至深和技法高超。而且本品在整体纹饰布局方面颇见特色,常见此类梅瓶的肩部和胫部会分别绘饰多层图案,而本品则是整一个腹部空间通体绘画云龙纹图。检阅当今公开出版资料,未曾发现与此相同图案的梅瓶。


图十 元青花龙纹象耳盘口瓶细节

通览当今所知绘饰细鳞片行龙的元青花瓷器当中,三爪者占了绝大多数,此类绘饰云龙题材与本品类似风格者类似的梅瓶有:2006年湖北省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元青花云龙纹梅瓶,器身纹饰分布与本品为相似,尤其辅助纹饰画法、布局皆几无太大差别,如出自同一人之手,由此可鉴彼此烧制年代应相同无异。


图十一 元 青花云龙纹梅瓶 湖北省博物馆藏 出土图

引人入胜的是,本品之青花苍雅雄浑,彰显出一份浓郁的文人水墨画的效果,画师对龙的描写生动传神,行龙昂首挺胸,张牙舞爪腾云驾雾,兴云吐雾之态栩栩如生,显得比其余要身形遒健,肘毛的刻画更见飘逸。此龙的神态描写与南宋画家陈容绘《九龙图》卷云龙造型细节颇为相近。就此而言,画师极可能参照摹拟了当时流行的画派风格。

陈容生卒年不详,字公储,号所翁,南宋画家。《金溪县志》作临川(今属江西)人,其才气过人,诗文豪放;长章巨篇,杰壮奇诡。中年1235年中进士,后仅任莆田县主簿,其身世经历坎坷。《九龙图》是陈容作品中的代表作,有评论说它是开元代以后诗、书、画三位一体的先河。其生活轨迹在江西、浙江、福建地区,创作年代与元代也非常接近,而彼时的绘画,正处于北宋院体画向文人画转型的过程中,他的作品对元代文人画影响至深,也许是他的画风影响了景德镇的画师,在当时政治与文化激烈巨变的过程当中,龙纹的形貌顺应了时代对于“龙”的认识与诠释而更变。


图十二 南宋画家陈容绘《九龙图》卷,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纵观全器,本品虽历尽沧桑,口沿虽有爆釉之瑕疵,却仍不掩其艺术锋芒与魅力,皆铺陈出元青花瓷器经典的时代风貌,令人每每视之,依然可折射出蒙元之世特有的豪迈气概. 体现了当时景德镇工匠的技术与创作力,更是展现了中国古代创作者的智慧。,这即是数来,世人对元青花愈加浓烈珍爱的缘由。

名称河南胥藏文化,瓷器玉器出手,元青花的行情,藏品出手
价格面议
品牌河南胥藏文化
地区全国
联系邵龙斌
关键词元青花瓷器的价格,瓷器玉器出手,河南胥藏文化传播,元青花的行情
品牌河南胥藏文化
材质元青花
摆挂形式挂饰
表面工艺喷绘
尺寸80*38cm
风格中式
工艺纯手工
是否可定制
适用场景各种场所
纹饰图案山水花卉
造型人物

为你推荐

进店 拨打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