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胥藏文化之——元青花材料特征探究:
-
面议
河南胥藏文化之——元青花材料特征探究:
元代瓷器的胎土痕迹和色泽痕迹变化是区分元青花真伪一有力科学的证据。
喜玩古瓷者无不梦寐以求一件元青花瓷,但大多为话梅止渴。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拍出了两个多亿的,与拍卖公司都说“元青花器物全世界也仅存三四百件而国外就有二百余件,其余均在国家博物馆,民间没有元青花”。既然没有,除上述地方外,出现皆为仿。因此藏家也很怕“元青花”,望而止步,生怕“踩雷”。
元青花龙纹局部
微观
但近些年还真是反其道而行者不少,鬼谷子多次下山,萧何也不止一次追韩信。好多人收藏有元青花而且不少,有的还组建了元青花俱乐部,甚至有元青花展览馆。这些元青花是真是假?争议很大。在目前国家尚无的鉴定机构与鉴定标准之前,我与大家分享怎么利用土斑与色斑佐证元青花的真伪。信者听之,不信者拒之。
1火石红极少的青花缠枝牡丹梅瓶底局部
图1微观:底上裂斑处放大100信
国内民藏元青花得不到认可,也别想得到认可。实际上,文博体制内能甄别元青花的一个也没有,我曾会过故宫两个名气大的,连明青花也识别不了。因为故宫博物院也没有几件元明青花i瓷,景德镇国家陶瓷博物馆与御窑厂展区也只见残片与拼凑修复器。根本没有上手研究的机会,怎么能看懂元青花?更不用说微观元青花材质及痕迹变化。几篇文章书籍皆为人云亦云,以诈传诈。
受烧成气候及后天温差和存置环境的影响,有近七百岁的胎土及青花发色的宏观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盲人摸象,以点论面,以局概全。下面和藏友聊聊我熟悉的几件元瓷观察胎土及画色中的斑点现象。
土斑
一、图1一件见到多的元至正初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底部,所见火石红极少,胎体玉质柔糯,抚触不棘手,象接触干年糕。微观放大裂斑,微生物,氧化物入侵缝隙。褐色斑隐身胎内。
2受冲侵的元青花龙纹瓶底
图2微观裂斑100倍放大
二、图2是一个长期浸泡水中且受冲刷的青花龙纹瓶底部,仔细看其侵蚀程度厉害,水中且含有酸、碱、盐其中的物质,否则侵害不会那么严重。但放大100倍,观察其裂斑处,惊讶发现其冰清玉洁,晶莹透剔,孔洞边角晖圆,渍色自然。黑斑夹生其中。
3鱼藻纹铺耳罐底
图3裂斑100倍放大图
三、图3是一个青花鱼藻纹罐底,泛火石红明显,火石红现象形成原因与坯胎晾干程度和烧成窑内气氛有关(不在此讨论)。黄色是粘着的土,详观其色为山里粘土,判定其为出土之物,土侵明显。100倍放大镜观察,低洼处黄土沾体,高平处玉质显露,黑褐点斑自内发,缝隙处微物填侵。
元玉壶春瓶底
图4底微观图
四、图4是一个青花玉壶春瓶底,宏观与图三类似,可推测为同时期且窑口相近之器物。
五、
5元末明初青花人物瓶底
图5局部放大图
图五是争议大元青花萧何追韩信葫芦瓶底部。洗净泥土后,感觉非常新。所以我曾说她是“没入敢认的元青花”。但其底部玉质、滑润,只不过胎泥细腻了,也还有逆刀微裂,且渗透着黄土侵痕。微观斑裂处胎土裹着黑褐色斑纹,过度自然,非斑区如糕似玉,缝隙中氧化物及土侵明显。
通过宏观与微观元瓷胎土特征及斑痕色变,不难得出结论:元代青花瓷的麻苍土无论粗糙或精细,触感都润手,也无论存放环境怎样?其表象新旧与否。微观质地不变,呈现基本相似:玉质感强,似皂似糕,斑痕内生,紧裹于胎体中。
色斑
我们将胎土辨别作为鉴定古瓷要素,那么
颜色材料是判定瓷器真伪的第二要素。元青花与永宣青花为进口钴料已达成共识,但其呈色特征绝然不同。早年的著作将苏麻丽青的呈色特征说成是:“润散、结晶铁锈斑、锡斑、下凹”等,现已证实不尽然,很多元代及明永宣青花不具备上述特征或只存在部分特征。我们来观察以下几件元青花的呈色及斑痕特征。
1元缠枝牡丹纹局部
图1色斑放大图
一、图1是元青花牡丹纹瓶局部,色泽泛紫,有色迹胎润现象较重,该瓶符合水捞的特征,由于长期浸泡水侵,放大镜观察,斑痕明显,发生由褐至黄再到白斑点的变化,且逐渐浮于釉表。
2元青花鱼藻纹罐局部
图2色斑放大100倍观察
二、图2是近些年出土物件,土侵明显。应该是至正初年之器物,色泽靛蓝,深处偏黑,浅处偏紫。斑痕不下凹,黑褐色。微观放大破泡及变色泡散落,微痕轨迹呈乱须或网状分布。
3青花缠枝莲纹
图3斑痕放大
三、图3是一玉壶春瓶缠枝纹局部,底部观察与图2为同一时期物件。呈色靛蓝,深处微黑,淡处泛紫,有胎润现象,积色成斑但不下陷。一百倍放大镜观察斑痕处,呈线云飘动,周围变色及破泡密隼,如深蓝夜空。
4萧何追韩信部
图4斑痕百倍放大图
四、图4是萧何追韩信青花呈色情况,色料精细,蓝色、色润不重,毛发胡须表现分明。积色处呈斑下凹,一百倍放大镜观察,斑生胎中,似金光往四周呈图案放射由浓变淡扩散。
5宣德青花缠枝桃纹局部
图5流色斑放大图
图5是明宣德青花局部,本不应放在此标题系列,因过去人们一提元青花,往往会联想永宣青花与元代胎土和色料都一样,而认为其呈色特征也相同,色斑也应相差不大,其实不然,明永宣青花因胎泥细腻,色料提纯高,所以色渣并不象元代那样渗胎,而是易浮胎面,入窑烧制,容易随釉流动,所以我认为明代永宣青花多“釉润”,积色也是有时呈流泪痕而形成凸斑。微观其状象白云流淌,又象冲起浪花浮现。没有扎根。周边很多破损的变色气泡聚集,象溅花浪点。
景德镇近仿的元青花之中,有的底部和青花之中也有斑点,但与真品不同。因为真品胎斑的形成是由于麻苍土本身是火岩矿形成的,伴生有铁矿等金属矿。练泥陈腐于其中,而作伪者是时铁粉拍于胎底,显微观察一看就能区分,青花斑块则是用铁锈酸咬成烂猪皮一块一块,露于表面。易于区分。
无论是胎斑还是色斑,都要多接触真品,万一找不到机会,多逛逛景德镇樊家井,上手假货也能增长见识,让假东西形成固有印象,以后见到与之不同的很可能遇到真品了。看多了,不用放大镜也能区别,甚至图片也看得出来。要炼就火眼,借助定能在鱼龙混杂的古玩市场找出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