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光测年具体研究
-
≥ 1个¥0.00
释光测年已经成为第四纪重要的测年技术手段,并被广泛应用于第四纪沉积物和考古样品的测年。本文研究了钾长石几种光释光信号的性质,并对湖北屈家岭遗址进行了释光测年。
对钾长石标本的红外释光(IRSL)、红外后蓝光释光(post-IR OSL)和红外后红外释光(post-IR IRSL)的研究表明本文样品的IRSL和post-IR IRSL,信号均来源于与320℃ TL峰有关的陷阱,post-IR IRSL信号的热稳定性强于RSL。Post-IR OSL信号部分来源于与140℃低温TL峰有关的陷阱,其他来源于320℃高温TL峰有关的陷国际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学术大会自1978年在英国牛津召开以来,历届均在欧美国家举行,此次是次在亚洲国家举行。本届大会由2008 Appleton奖获得者、英国Ann Wintle教授担任,出席此次会议有《Quaternary Geochronology》的杂志主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Rainer Grun教授,印度的Ashok Singhvi教授,和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的Andrew Murray教授等国际学者。阱。Post-IR OSL与post-IR IRSL对应的陷阱可能有相同部分。高温IR照射可以。
国内外学者作了几十场精彩报告,并且进行了两次热烈的展板参观讨论。此次参加会议,促进了我所研究人员及研究生与释光测年及其应用研究领域国内外科学家的学术交流,使我们掌握了国际释光测年及其应用研究领域等发展的新动态。
释光测年法主要用于测定陶瓷年代,断代原理如下:陶瓷器是用天然黏土烧制成的,黏土中大多含有微量的天然放射性物质238U、232TH、40K等,这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达109年,可以作为每年提供固定剂量的放射源。同时黏土中又含有一定量的石英、长石、方解石等无机晶体和矿物,当晶体受到上述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射的α、β、γ-射线辐照时,一部分能量以晶体发热的形式消耗掉,另一部分能量则贮藏在晶体中。一旦晶体被加热,约有万分之四的能量以可见光的形式发射出来,这就是无机晶体或矿物的热释光现象,具有这种热释光特性的晶体称为磷光体。陶瓷在加热时其磷光体发射的热释光越强,表示年代越长,反之则短。陶瓷在古代烧制时,经过高温加热,黏土中的晶体在地质时期内贮藏的大量热释光全部释放,但其中的放射性物质半衰期长,短时间内无法全部释放,这样陶瓷中的晶体又以均匀的速率继续接受和贮藏辐射能。这些辐射能是器物后一次受高温以来年龄的标志。这个辐射能为陶器总的吸收剂量,也称天然累计剂量或考古剂量。因为每件器物的内外放射性物质含量是不同的,为了得到每件器物的“”年龄,还需要测定器物各自的年剂量,即每年提供给器物中磷光体的辐射吸收剂量。年剂量由四部分组成,器物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提供的α和β年剂量;器物埋藏环境中土壤提供γ年剂量;宇宙空间提供宇宙射线剂量。把每一件器物的考古剂量除以自己的总年剂量,就得到了这件器物的烧制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