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大图

半两钱币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商品详情

秦始皇三十七年,复行钱。”由此得知,前336年与前210年,秦始皇发行了货币。半两钱与这些记载究竟有何关系?半两钱是汉武帝发行五铢钱之 前,长时期内连续发行的重量有相当变化的一种货币。半两钱的形状为圆形方孔。钱面上重量的记载对后代货币产生了很大影响。半两钱跟铜钱很像,
 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重12铢(中国古代规定1两为24铢),有钱文曰“半两”。“半两”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钱”,即指秦国开始由王室铸造货币的流行,标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西汉初年所铸的钱,虽陆续减轻重量,仍称“半两”。如吕后二年(前186)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175)减为四铢,民间私铸的半两,有轻不足一铢的,因其轻薄如榆荚,故称“榆荚半两”。汉武帝初铸三铢钱,元狩五年(前118)废除半两钱,始铸五铢钱。秦并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之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下》 )。 作为秦始皇帝统一政策中的一节,秦半两钱的发行多有论述。但是,随着近年来新的考古文物资料的不断出土,又有了新的看法。从各地区出土的半两钱看,其重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半两”二字的文体也多有不同,乍一看,很难判定是统一后的货币。同时,1976年发现的《睡虎地秦简》中,可以了解到战国时秦的货币制度的情况,其中,在《文物》1982年期上刊载了四川省青川县战国墓出土的有关田律记录的木简以及半两钱的出土情况。这一发掘成果,至少如实地报告了战国时的秦国已经发行半两钱的情况。以上事例说明,关于半两钱,并非秦始皇帝统一货币之后的半两钱,而一定是战国时在秦国流通中出现的半两钱。那么,秦前后共发过两次货币。 《史记·六国年表》中记载:“惠文王二年,天子贺。行钱。”
近关于半两钱的出土事例,有大量出土报告,下面表格中列举了中国各地发表的报告及秦半两钱的出土情况。表中的时期一栏记的是根据报告等推断的半两钱的埋藏时期。认为埋藏于汉代的钱币明确认为是四铢、半两钱的,在此谨做省略。

  所列,很明显,秦半两钱的出土集中在陕西、四川等地。陕西是秦之旧地,四川尽管战国前期属巴蜀,但于前316年归属了秦。而雍城又是秦的旧都,孝公十二年(前350)迁都于咸阳后,仍为重要都市。更何况作为秦的中心咸阳,以及在始皇陵周围的遗址中,无疑有大量的文物出土。至于其他地方的出土报告就很少。即使偶然发现秦半两钱的地方也与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山西省河津县在战国时称作皮氏,属魏国之地,前329年为秦所攻占。前272年,秦于河南省南阳一带,设置南阳郡。另外,关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等出土地,均在秦筑长城附近。
 1、 秦始皇死后不久,天下大乱,战争不绝,每次动员都在数十万人,生产事业大受打击。秦灭亡后,楚汉相争,对峙五年大小战争七十二起,刘邦以一小股的兵力削平群雄,于 公元前206年即汉皇帝位。汉初沿用了秦代的货币制度,黄金与铜钱并行。虽然铜钱因连年战争、生产萎缩而不断减轻重量,但是仍然称作半两。 《汉书·食货志》 说:“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刘邦令民间自铸荚钱,可能与他的无为思想有关。他曾经令陆贾分析秦失天下的原因,陆贾说:“(秦代)事逾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及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刘邦接受秦代二世而亡的教训,采取轻徭减赋、缓刑等“与民休息”的政策,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他这样做,对于促进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中央把铸币权也下放到民间,未免有些失之过宽。要知道听任私人铸钱,实际上贫民百姓只会受害,获利的还是豪强富商,而富商们比国家还要富有,往往成为割据势力。其后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就是明证。
秦半两,重8克(秦制半两=8克),这种重8克的半两钱多数铸于秦始皇时代。秦半两和以前的铸币一样,是用泥范铸的,一范只铸造一镒,所以铸出的钱,枚枚不同,轻重也相差较大。秦半两文字篆法古拙,浑厚,豪放,俊逸。整个钱面文字高挺,笔划狭长而具有弧形。很有收藏价值 +V:sz1947001051

下一条:课桌椅厂家固定式课桌椅升降式课桌椅单人双人学习桌可供选择
深圳中正国际艺术品展览策划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半两钱币”详细介绍
深圳中正国际艺术品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主营:进出口经营,艺术品展览网络平台
联系卖家 进入商铺

半两钱币信息

进店 拨打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