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就靠这个......
-
面议
在古玩圈,除了古玩就是故事......
尽管我之前认为基本上人们对古玩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但是自从我做了这行才发现,还有很多人对古玩存在一个很严重的误解,
那就是年代决定价值。
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至少也是片面的。
一个商周的铜器不见得比一副民国的画值钱。
引用郭德纲的一个包袱:唐朝的夜壶也是装尿的并不一定年代久远就一定有价值。
决定古玩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家要有这个认识,
不然别碰这行,你起码都会非常非常失望,严重者会抑郁。
什么人能玩古玩,什么人不能玩?
这几年似乎对于古玩收藏,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古玩投资的热度在持续升温,
尤其是很多媒体都在搞得鉴定类的节目,更是对这个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把钱投到这个行业。
但是作者在这个圈子混迹了一段时间,发现古玩这玩意儿,不是谁都能玩的。
那么什么人能玩,什么人不能玩呢?这个我不敢断言,但是有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玩不起的别玩:这是,也只重要的,也是根本的一点。
说明,我们指的是“玩”。
为什么叫古玩?
我的理解,“古玩”这个词语是一个动词。
就是“古董之玩”。
如果没钱的人,是玩不起的。
这一点许多收藏大家,比如马未都,都从正面或者侧面说明过。
仅以小猫管中窥豹的视野,就已经见过动辄上万十几万甚至几百万投入古玩,几年下来连个“屁响”都没听见。
打水漂还能看见一圈涟漪,扔地上还能听见动静。
但很多人真的就是钱进去,啥都没看见也没听见就没影了。
剩下手里的物件,说起来是“宝贝”,但是实际上充其量就是个摆设。
也许有人会说心态重要。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说说心态。
心态不正的别玩:为什么我说,没钱别玩是重要的,其次才是心态呢?
据我的观察,投身古玩的人归根到底只有两种心态,
一是玩,是爱好,是真的喜欢。
这种心态就和打球、钓鱼、打牌一样,是纯粹以兴趣为出发点的。
另一种就是赚钱,而且这种心态占了绝大多数。
茫茫多的人是为了赚钱,或者说暴富而入行的。
而这两种心态都要有足够的财力支撑。
种,既然是爱好,那么更多的乐趣就在于收藏,是一种拥有的乐趣。
大家都知道的收藏家马未都。
很多人喜欢到旧货市场或者古玩市场淘宝、捡漏,
但是你知道捡到宝的几率有多小么?
需要多少前期投入才能换来一个捡漏的机会?
第二种,更是如此,如果你抱着暴富的心态投资(姑且称之为投资)古玩,
那么请你算算你买彩票中奖的几率。
指望捡漏发财的心态就是买彩票博运气的心态,是一种博。
真正通过古玩赚到钱的人都是本来就是“有钱人”。
你指望凭一个古玩就让自己几万元的身价变成几百万,其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
没有知识储备别玩:玩古玩,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
比如说参与面广的瓷器,
对于制瓷工艺的发展历史和工艺技术都要有相当的了解,
同时要熟知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和工艺水平,才能开始试着去玩出点名堂。
有人说实践中学习。
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一种情况,你花了大量的时间(可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摸着门道。
第二种情况,你花了大量的经历去实践,结果发现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比如净看错的东西,脏了眼。
即便在实践中学习,也请你要明白,在初的实践都是交学费。
你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得到的也是很宝贵的是经验和教训。
没有哪一个不是在无数次的打眼和失败中成长起来的。
前面说的大家可能有点懵,再总结一下吧:
充足的财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想做一笔100元的生意,你应该有超过500元资金储备。
不要倾家荡产的去玩,那样你只会被玩。
就像我之前说过,靠古玩赚钱的本人来就是有钱人。
有人把古玩当投资,其实和所有投资一样,你只能用“闲钱”来做。
否则那是投机,是撞大运,根本不是投资。
第二良好且端正的心态:别指望通过这个东西发家致富。
你又不是职业盗墓的。
就算你是,你能有多少把握收进来的件件都对,件件都值钱?
更关键的是,即便都对,你有多少把握你的宝贝都能找到下家?
再说一遍,真正靠倒腾古玩赚了钱的,大多原本就比较富足。
指望靠这个脱贫,被玩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大。
第三充足的知识储备。
中国的古玩跨越的历史长度何止千年。
在这数千年中有多少宝贝存世,这些宝贝背后有多少故事?
而且每一件宝贝有可能有多少的仿品?肚子里没货怎么玩?
只能被玩,被有道行的人玩,被历史所玩,被古玩所玩。
玩古玩,说到底玩的就是一个“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