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珐琅彩的市场为什么这么好?
-
面议
雍正即位后,开始拨专款专项用于研发珐琅彩颜料,终于在雍正六年的七月研发成功,不仅能自炼出与原口颜料一样的颜色,还大大丰富了颜色的种类,这一研究成果使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器制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雍正朝的珐琅彩不惜工本,名手彩绘,名工烧制,一件珐琅彩瓷器烧制成功往往要经历数月时间。由于瓷胎太薄,在二次烧制时极易破裂,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珐琅彩瓷器的数量极为有限。
碗侈口,深弧壁,矮圈足。通体施润泽白釉,器内平素无纹,外壁一面近圈足处画一虬劲梅树,枝干挺秀,枝干横亘,随碗形而生。枝头花朵或含苞待放,或绽瓣盛开,以淡墨细笔描画,轻盈洁白,各有姿态。树底生矮竹几丛,枝叶以双钩笔法勾勒,密而有绪,极尽工巧。碗半壁以行书书五言诗句二句,句首以金红料钤一印,句尾压尾二印。
珍贵的珐琅彩瓷为皇帝”内廷秘玩”,世间不得所见。因为烧制不易和太过珍贵,且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宫烧制,仅供给宫廷之内贵戚使用,部分才会赏赐给有功大臣作为传家宝世代相传。现在珐琅彩瓷器大部分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数量极少。康雍乾三朝制作的画珐琅器,无论是何种材质,包括瓷胎,都是成对烧制。尤其瓷胎画珐琅构图虽为一对,但画样、布局并不全然相同,如本拍品与庄氏收藏之珐琅彩杯便是如此。致力于征集民间藏品送往一线拍行(北京瀚海保利,睿嘉四季等)邵先生,《一8伍》 《9伍六玖》 《九四伍3》雍正珐琅彩当属凤毛麟角,极少在拍卖场上出现,这件”清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更是从未公开拍卖过,此杯的程度可想而知,是件当世的瓷器。
不得不承认,还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珐琅彩瓷器如雍正朝的那般典雅秀丽,以瓷胎为画绢,布局章法沿袭了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传统。我们可以用《陶雅》中的语句来评价雍正朝珐琅彩瓷器:“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欲飞,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艳纤丽,蝶有茸毛,且颈项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我们看到的这件合家欢珐琅彩赏瓶,正是这“四绝”的体现!
用指头抚摸平彩画珐琅瓷,只感到珐琅料微微高出釉面,而堆彩画珐琅则画面厚厚的润润的,真实感更强:那些秋季的蔬果掐得出水来似的,那些秋虫更像在跳动。一只伏在落苏上的极细小的甲虫,当你发现它时,它明显在爬动,真是惊叹当年宫廷画师的绘画功力和掌握运用珐琅料的娴熟程度,这需要多少次的尝试,才能博皇上一笑。这就是封建专制皇朝下才能产生的惊世骇俗之作,它既是历史时代为的艺术,也是封建专制时期用多数人毕其一生心血来满足一人之欢的见证。 据清宫活计档记载,雍正和乾隆均数次召西洋画师郎世宁画珐琅彩瓷,因为西洋油画技法与画珐琅为接近,也容易表现景物的细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