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帝钱的市场和拍卖价值
-
面议
清朝是封建王朝后一个朝代也是各个民族大统一的朝代,自清朝入关以来到后清朝灭亡正好是十位皇帝在位。而清朝十位皇帝在位期间所发行的钱币统称为“十帝币”。
十帝币又名十帝钱,一般是指清朝十个皇帝时期发行的货币(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十帝币共十枚,而十枚钱币都集齐及其难得的,又因为其寓意“十全十美”: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生意乾隆、事业嘉庆、前途道光、收入咸丰、内外同治、名誉光绪、万事宣统,所以在民间传说中十帝币还叫十运钱,可挡煞、避邪旺才,、镇宅、避邪、化煞、防小人、行车保平安等。铜钱性刚,五行属金,铜质吸收气场的力量比金银都好,铜钱外圆内方,外圆代表天,内方代表地,中间的皇帝年号代表人,“天、地、人”三才具备,所以有扭转乾坤的能量。
十帝钱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十个皇帝年号的铜钱,现在民间称之为十帝钱!十帝钱寓意: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生意乾隆、事业嘉庆、前途道光、收入咸丰、内外同治、名誉光绪、万事宣统。十帝钱相传还有着众多的的作用和功效,铜质的十帝钱五行属金,铜能吸收更多的能量,相较于金银效果更加,因此十帝铜钱拥有很强的化解煞气的作用。大陆征集部
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康熙通宝
康熙通宝,清代钱币。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康熙通宝有小平及当钱。钱文真书体,直读。除宝源、宝泉二局以满文纪局外,各省均以满汉字纪局名,穿左铸满文,穿右铸汉文。各省铸钱均为小平。折钱为宝源局所铸,面文离郭隔轮,背满文宝源列穿左右。币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铜锡合金,通称大白钱;也有红铜及黄铜的省局铸钱。
雍正通宝
雍正通宝雍正通宝是清代钱币,用黄铜铸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宝现为五帝钱的一部分,五行属土,有的功效。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是继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
雍正通宝的钱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奠定了清朝此后一百八十余年的钱文风格。是清代钱币中相对数量少、版式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直径较大,做工精美,文字规整统一,故深受收藏者喜爱。
乾隆通宝
乾隆通宝是乾隆时期的流通货币,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
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5毫米,重约3g。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币种与不同时期形状与大小也有不同
嘉庆通宝
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少数钱背星月纹以及记地或吉祥汉字(如:桂、福、寿、康、宁),吉语背文如:“天子万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日日生财”、“嘉庆万岁”、“唯和”、“如卖三倍”、“四方来贺”、“五世同堂”等多达20种,为历代古泉所仅见。
道光通宝
道光通宝铸于清宣宗道光年间,钱径一般2.2-2.4厘米,重2.5-3.6克。道光通宝只少数钱背有星月纹以及记地、记年、记值的汉字,但却不多见。
道光通宝钱文书体拙劣,钱局有21,薄小型钱出现。
道光通宝铸于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年)。钱径一般2.2-2.4厘米,重2.5-3.6克。钱文“道光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是记有宝局二十名的满文。道光通宝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际克苏、库车因缺少黄铜而开始铸折五当十升值平钱,这是清代虚值大钱的滥觞。
咸丰通宝
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所铸平钱。因政治腐败,经济危困,铸行未久即收到各种重宝、元宝大钱冲击,通宝钱遂严重贬值,故制作简陋,形制混杂;全国27局所铸的小平钱,铜质、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精良者。一般直径2.2~2.6cm,重2.4~4.2g,其中大样钱鲜见,而更多为私铸劣质薄小钱,期间鹅眼钱重不足1g。背文满文各宝局名,常见者大约20局左右,尤以“宝台”局“阿克苏”局“宝通”局所铸为。传世尚有“咸丰通宝”雕母数种,极为珍贵。
同治重宝
同治重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于清朝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铸造。同治重宝其宫廷意义在于是两宫同治(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懿贵妃、载淳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而在民间看来,是上下一心、同臻郅治。
在货币市场结束了咸丰时期大钱充斥市场,大小钱并行的混乱币制。在清朝历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光绪重宝
光绪重宝是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在光绪年间 公元1875—1908年 所铸的当五、当十钱。形制较小平钱工整,面文为清秀楷书,直读,背穿左右为满文宝局名,上、下为汉文“当五”或“当十”二字。传世以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铸造的较为常见,旧谱所列的各省局铸造的18品,恐系补铸,今不多见。
宣统通宝
宣统通宝是在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后,改元宣统,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也不多,分为大小两种.
新疆地区有“宣统通宝”红钱,以及宝广、宝福两局出过机制币。
帝钱的作用和摆放
尖角冲射、飞刃煞、枪煞、反弓煞、开口煞,可把十帝钱放在门槛内;
放在身上可以避邪,不被邪灵骚扰,或用利是封包装着,或用绳穿着挂在颈上,可增加自己的运气;
用十帝增加自已的旺气,对于身弱财旺之人,可旺身增加财运。可用钱币配合八卦镜同时使用;
对应起化小人,助事业方面,可随身包裹携带,或放办公桌抽屉
纳福,化解各类煞气,可悬挂于墙上。
“十帝钱”正面圆形方孔的铜币,其形状外发天,内地法,取义精宏。观其图,造型圆润端庄,字迹清晰深俊,包浆浑厚温润,难得!从铸造数量、存世量和技术工艺、文献记载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条件来综合评价,此十帝钱具有欣赏、纪念性、保存等的特殊收藏价值。
十帝钱部分成交记录:
清代十帝钱--621万
清代十帝钱--546万
民国 牙雕清朝十帝钱--59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