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上的陶、瓷、景泰蓝
-
面议
票上的陶、瓷、景泰蓝
中国陶瓷海内外,也是中国文化和古代技艺的象征,我国早在50年代就开始陆续发行陶瓷题材邮票,这一系列的邮票,设计不拘一格,枚数规格丰富多彩,是中国邮票特有的一个系列。中国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汉族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中国陶瓷海内外,也是中国文化和古代技艺的象征,我国早在50年代就开始陆续发行陶瓷题材的邮票。将陶瓷附载在邮票上,发出去的是信件,传播出去的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陶瓷文化。
T62 《中国陶瓷——磁州窑系》
我国邮电部于1981年4月15日发行了《中国陶瓷——磁州窑系》特种邮票,全套6枚,图案分别展示了宋、金、元和现代磁州窑系的6件。邮票内容分别为:“宋代 双虎纹瓶”、“金代 黑釉剔花瓶”、“现代 杏花双耳瓶”、“元代 双凤纹罐”、“元代 龙凤纹扁壶”、“现代 双虎耳樽”。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民间瓷窑,主要生产民间生活用瓷,数量大,种类多,简朴实用,装饰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的民间瓷窑。这套邮票让世人领略了磁州窑陶瓷艺术的特魅力,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这套邮票的名称加上“中国陶瓷”四个字,从此,“中国陶瓷”成为我国邮票中一个立的系列。陶瓷成为中国邮票的常客。10年后,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陶、龙泉窑瓷器、钧窑瓷器等邮票才相继发行,中国陶瓷邮票大家族愈来愈庞大。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是继青瓷之后出现的一种彩陶,主要由黄、绿、白三色釉彩 涂胎,故称唐三彩。也有二彩、四彩的,但总称唐三彩。它是在继承汉代绿褐釉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制陶技术发展的高峰,当时就中外。常见的出士唐三彩产品有三彩马、骆驼、仕女、龙头杯、乐伎俑、枕头等。尤其是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乐队,仰首嘶鸣,那赤髯碧眼的牵驼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回忆起当年骆驼叮当漫步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划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旷有力,在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自然垂流,相互渗化,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是在中国唐代文化的盛期(公元八世纪)专为葬礼特制的一种彩陶。在唐代只存在一个短时期,所以现在发现的唐三彩成为稀世之珍。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该套邮票还曾入选“三十年佳邮票”。
此票发行于1990年,那时的邮票发行量已经比80年代初增加了10倍,再加上此票的设计非常一般,使得此票的价格一直处于低位。仰韶文化是彩陶文化中的一部份,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的产物。它的出现早在距今约8000年左右,遗留的彩陶遗址有多处。主要有:半坡型、庙底沟型,以及它们的支系马家窑、半山和马厂彩陶等。邮电部于1990年4月10日发行志号为T.149的《彩陶》特种邮票1套4枚。
在中国瓷器漫长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窑场和绝世佳品,而其中能集天下名窑之大成者,能体现中国陶瓷的高度成就者,莫过于座落在江南山区的一个小镇—瓷都景德镇。北宋之后景德镇逐渐成为中国瓷器的烧造中心、世界瓷器市场大的生产基地和陶瓷研发中心。宫廷在此设立了的管理机构。
邮电部于1991年10月11日发行志号为T.166的《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1套6枚,这6件瓷器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品。
国家邮政局于1994年5月5日发行了志号为1994-5T 的《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1套4枚,分别是:(4-1)明三足圆壶,(4-2)清四足方壶,(4-3)清八卦束竹壶,(4-4)现代顾景舟提壁壶。
宜兴古称阳羡,荆溪,自秦始皇设阳羡郡起,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由于宜兴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其制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紫砂经过生产、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经久不衰。宜兴紫砂从明、清开始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度。在景德镇瓷都之外,又并列了一个陶都—宜兴。中外的紫砂茶具,除具良好的材质外,特别注重外形的装饰。融书、画、诗、印诸艺为一炉,又集雕、琢、捏、塑、贴、绞、堆、绘、喷、嵌、釉、漆、镶、包等诸般制作技艺为一体。可谓,巧夺天工,堪称“国之瑰宝”。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它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继1981年磁州窑后第二套使用中国陶瓷作名称的邮票,看来这个系列在90年代继续传承。国家邮政局于1998年10月13日发行了志号为1998-22T的《中国陶瓷—龙泉窑瓷器》特种邮票1套4枚,分别是:(4-1)北宋五管瓶;(4-2)南宋风耳瓶;(4-3)元葫芦瓶;(4-4)明刻花三果执壶。
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 ),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以钧瓷钧窑着称于世,属北方青瓷系统。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以后历代都有仿造。钧窑是我国五大名窑之一,这也是五大名窑的套。此票邮票是后起之秀。由于2000多万的发行量此票长期打折,经过多年的消耗目前价格已经突破10元大关。
这是一套和哈萨克斯坦联合发行的邮票。盉壶在我国古代一般为温酒的铜制器皿,但邮票中是一个青花瓷,说明是比较近的一件瓷器。
这套邮票是我国与比利时建交30周年时,中国国家邮政局和比利时王国邮政联合发行《陶瓷》特种邮票一套2枚。这也是中国与比利时联合发行邮票。邮票名称分别为彩陶瓶和粉彩壶。彩陶瓶出土于我国甘肃省甘古县西坪乡,属新石器时代庙底沟类型晚期(公元前3900—前2780年)的制品,彩陶瓶为橙黄色,在瓶面上绘有精美的人面鲵鱼纹饰图案,保存完好,是极为珍贵的远古陶器制品。粉彩壶,藏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历史博物馆,为18世纪中国景德镇为欧洲定向烧制的瓷器——咖啡壶。粉彩壶为典型的欧洲造型,并饰有中国传统的装饰图纹,是一件中西交融、珠联璧合的瓷器珍器。
此票是五大名窑邮票的第二套,也是冠以中国陶瓷的名号。汝窑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故名。是北宋五大名窑之冠。汝窑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羹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制,但鲜有乱真者。国家邮政局于2002年3月30日发行了志号为 2002-6T的《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1套4枚,分别是:(4-1)北宋玄纹尊;(4-2)北宋三足洗;(4-3)北宋碗;(4-4)北宋盘 。发行后由于较高的面值以及市场的低迷长期打折。
"石湾陶,景德瓷",可以说是概括了中国陶瓷的精髓。与景德镇陶瓷业不同,石湾窑是民窑,与官窑有根本的区别,它主要是为市场需要生产,为外销需要而生产。除了生产日常用陶瓷外,还大量生产美术陶瓷等作品。此票发行量不大,但价格仅为面值,将来还是有上升的潜力。
此票尽管是为了世界邮展发行,但主图都是瓷器,图是现存天津博物馆的清·胭脂红彩龙凤穿牡丹纹罐;第二图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掐丝珐琅缠枝牡丹纹藏草瓶。这两件都是前清皇宫中的珍品。
福建德化所产的瓷器。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发展。以白瓷塑佛像。瓷质作乳白色,洁白晶莹。产品以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为主,兼有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多用贴花、印花、堆花作装饰,国外。此票发行于2012年,由于设计太成问题,使得此票刚一发行就进入打折票行列。
此票将于2013年4月21日发行,又是一套6枚的景泰蓝邮票。此票发行之前人们对其希望值还是很大的,有许多人把其列为2013年的热门票行列,但由于3元高值票的存在,使得此票的成为2013年又一套打折票。平心而论,此票的设计还是不错的。景泰蓝是金属胎上掐丝后再施珐琅釉的艺术作品。始于明代的中国特种工艺品,海内外。
T74 辽代彩塑 1982.11.19
1982年11月19日,我国发行一套《辽代彩塑》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将下华严寺具有代表性的5尊塑像绘入邮票,图案分别是“菩萨头像”、“菩萨胸像”、“莲花童子”和“菩萨半身像”,小型张为“菩萨头像”。辽代从公元916年至1218年,前后统治中国北方302年,其地域包括今河北、山西大部和东北各省及内蒙古等广大地区。当时由于与汉族文化相融合,出现了文化艺术的大繁荣,现存山西大同下华严寺的彩塑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在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的佛坛上,有保存完好的31尊辽代塑像。此殿建于辽代重熙七年(1038年),佛坛正中设佛像3尊(伽叶、释伽和弥勒),佛坛四周置金刚力士各一尊,佛坛两旁分列大小菩萨像24尊,有合掌、举手、站立、蹲坐,姿态各异,神态优美,容貌丰满,表情生动,衣饰飘带流畅自然,塑法,是国内辽塑中少见的。
彩塑也称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中国彩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辽朝(公元916~1218年)前后统治三百多年,曾辖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大部和东北各省以及内蒙古等广大地区。辽朝统治者为契丹,原在潢河(今辽河上游)流域以渔猎为主,进而经营畜牧业。建立辽朝后,在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下,进行了社会改革,发展了农业,出现了工商业,文化艺术也呈现出繁荣景象。现存的辽代建筑和彩塑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辽代彩塑的特点是雄伟刚劲而又柔和俊美。它吸收唐、五代塑像那种丰颜腴身“胖美人”的健康形态,但又摒弃了其中过于夸张的魏时期清癯飘逸的风格,结合了契丹民族剽悍、坚毅的性格。